2021.06.23 中国矿业报/首席记者 王琼杰
科普宣传助力学生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识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黄河上游甘肃-宁夏段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近日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郝家川小学开展“同饮黄河水、共护母亲河”世界环境日主题科普活动。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资源型城市。黄河在白银市境内长258千米,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千米,年均入境流量293亿立方米。白银市控制水资源总量10.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0.25亿立方米,主要包括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祖厉河、渭河、清水河三大水系;地下水0.54亿立方米。黄河既是白银市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也是最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项目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营造教育宣传活动氛围,充分利用海报展板、专题授课、穿插提问、赠送宣传册等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方式为同学们介绍当前黄河流域白银段的生态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给大家上了一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导航”课。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识,思想上得到了启蒙,今后将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植被变化特征
本报讯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青藏高原古湖泊研究团队选择青藏高原南部受印度夏季风和西风影响的关键区域——玛布错湖区,通过湖泊钻探取样、AMS14C测年、孢粉分析等方法,重建了青藏高原南部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时期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的隆起陆块,影响着印度夏季风和西风的分布,研究青藏高原历史上植被变化规律对于预测未来植被对气候突变的动态响应至关重要。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为全球气候突变阶段,气候突变对北半球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青藏高原地区表现尤其明显。前人对青藏高原南部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过渡期的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研究记录不足,这制约了对青藏高原植被与气候变化响应的综合认识。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20085~17090 cal BP期间,青藏高原南部植被为高寒荒漠草原,气候寒冷干燥,主要受西风带控制;17090~12480 cal BP期间,植被为莎草科为主的高寒草甸,植被类型变化受印度夏季风增强造成的降水增加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控制。12480 cal BP以后,植被类型仍为高寒草甸,但由于印度夏季风持续增强和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植被带垂直迁移,山地针阔混交林明显扩张。植被变化表明,自末次盛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南部气候逐渐变得潮湿温暖,这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增强和印度夏季风加剧是一致的。 (韩建恩 蔡茂堂)
海南岛热带特色农业区生态地质调查通过野外验收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近日组织专家对“海南岛热带特色农业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开展野外验收。
此次验收采用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和记录、野外现场查验等方式开展。专家们听取了2019~2021年项目工作情况汇报,对照项目实施方案、野外验收资料清单,对项目调查记录卡、实际材料图、送样单、质量检查报告等原始资料进行了查阅;分组赴乐东县、陵水县现场检查了土壤垂向剖面、表层土壤、农作物、灌溉水等调查记录的准确性和样品的代表性,实地检查了海口儒安地质文化村建设进展与成效。
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工作部署合理,方法技术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已完成审批意见书下达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原始资料齐全,内容记录详实,记录规范清晰,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地质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效果显著,同意通过野外验收,评为优秀级。 (杨剑洲)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