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原更出彩 ——河南省地矿局发展纪实

2021.07.01 中国矿业报/周强   

河南省地矿局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地勘队伍,巍巍昆仑山上,竖起过他们的旗帜;茫茫雪域高原,有他们点燃的篝火;滔滔黄河岸边,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辽阔黄淮平原,洒落过他们的汗珠。他们的名声,传扬到美洲、非洲;他们的光荣,闪亮在各种光荣榜上,更铭刻在河南人民心中;他们四面出击,把地质找矿延伸到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等省(区)……65年来,河南省地矿局的足迹深深烙进中原大地的角角落落,镌刻在了崇山峻岭的坎坎坷坷。

地质找矿奠基础

1957年1月1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地质部河南省地质局,辖属省内8个地质队,共有职工2900多名。

随着地质事业的不断发展,河南地勘队伍由弱到强,在发展中成长壮大。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地矿局职工总数达到18144人,其中在职职工8819人,离退休人员 9325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773人,占在职职工的63%。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省管优秀专家6人、省级“555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具有教授级职称125人,高级职称863人,中级职称1570人。拥有各类地质矿产勘查资质105个,甲级53个,乙级40个,涉及12个专业领域。

半个世纪以来,河南地矿人艰苦创业,默默耕耘,以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才使河南资源大省的地位得以确立,并逐步成为矿业大省。

打开河南矿业史册,平顶山(煤)、濮阳(石油)、鹤壁(煤)、义马(煤)、灵宝(金)、永城(煤)等等这些因矿而生、因矿而兴的城市俯拾即是。

河南省地矿局的找矿成果像一串串珍珠,璀璨夺目。豫西小秦岭金矿提供的大型矿山,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桐柏破山银矿,是河南省地矿局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银矿,并于80年代奠定了全国第一个银矿地质规范;信阳银洞坡金矿,属于全国有名的特大型黄金矿藏;上天梯膨润土、珍珠岩矿床,亚洲第一;桐柏县吴城碱矿,荣获全国碱都;栾川特大型钼矿,奠定了河南省钼工业的基础;大河铜矿,填补了河南铜矿史上的空白;最旱发现的巩县小官铝土矿,开创了中原铝土矿找矿先河;还有安阳、舞阳、信阳的钢厂,先期都是由地质工作者发现铁矿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1957年建局至2007年50年间,河南省地矿局在中原大地先后发现各类矿产154种,探明大中型矿产地412处,小型矿产地1590处,大型水源地53处。地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矿业开发为河南经济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地矿局已探明储量矿产78种,其中钼矿等6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48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河南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材料,河南省的地质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野外地质调查

找矿突破为省提供资源保障

在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家共部署了47个整装勘查区,其中4.5个在河南省,河南省地矿局不仅是这4.5个整装勘查区的承担者,而且还是西藏金达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和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整装勘查区的承担者。

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首批启动了54个重点整装勘查区,34个勘查区的勘查任务由河南省地矿局承担。

该局积极承担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的找矿项目,从立足省内,到大力开拓省外、国外,三个地质找矿战场全面展开。

该局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找矿新机制,从“嵩县整合勘查”开始,把全局的地质找矿资源要素整合起来,到“订单找矿”解决技术如何与资本对接,再到“风险定投”,进入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新机制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找矿快速突破,成果快速转化。2010年,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在郑州召开,“嵩县模式”也因此叫响全国。

2021年3月1日,自然资源部通报2011年~2020年我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的284项优秀找矿成果,河南省地矿系统受自然资源部通报表彰的项目共16项,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省地矿局受表彰的项目12项,位居全国第三。

10年来,河南省地矿局以“三光荣”擦亮初心,用宽肩膀担起使命,完成了全省90%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重点成矿区、重要经济区、重大问题区和工程建设区建设提供了地学支撑。河南省地矿局开展各类地质调查项目1518项,新发现并探明大型矿产地86处,探明中小型矿产地70余处。

10年来,河南省地矿局累计新增和升级重要矿产资源量:煤炭248.5亿吨、金346.5吨、银9099.5吨、铜125.8万吨、铅锌1065.4万吨、锡3697吨、钼429.36万吨、三氧化钨74万吨、铝土矿2.07亿吨、石墨4699.6万吨、萤石1263.74万吨;同时在稀有金属、页岩气勘查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突破。

10年来,河南省地矿局围绕国家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服务,靠前站位,较好地发挥了地质工作的资源环境保障基础作用。

在国际矿业合作方面,该局与中电投集团、中国五矿、河南能化、河南投资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务实推进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合作项目;积极开展国际矿产勘查开发、地质技术服务等合作,实施各类境外勘查开发项目80余项,总投资达7亿元,发现探明包括几内亚铝土矿在内的17处大中型矿产地。其中,在西部非洲累计提交铝土矿资源量48亿吨,完成的“中电投几内亚3650号矿区铝土矿勘探” 项目,获得2012年度全国地质勘查最佳国际合作奖,获得原国土资源部2013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

科技创新助推地质工作腾飞

河南省地矿局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地矿经济发展,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大项目为依托,开展了深部找矿、成矿预测和综合勘查技术、国产卫星信息技术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解决了一批制约找矿重大突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地质环境修复、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关键地质问题,推进重大成果集成。

近年来,该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为地矿经济快速发展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支撑作用。截至目前,该局共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1个,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河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心5个、创新联盟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

该局实施的小秦岭金矿已累计探明350吨黄金储量和有特色的找矿理论与勘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银洞坡特大金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华北与山西能源基地水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金刚石地质岩心钻探配套技术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河南省地矿局岩矿测试中心绘制的全国铂、钯地球化学图被国际深穿透地球化学专业奠基者之一、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王学求认定为全球第一张。河南省地矿局广泛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其中国际领先的高灵敏度活动态金、铂、钯联测分析方法和“以铂找铂”方法,被美国采矿杂志列为当年矿产勘探三大技术成果之一,赢得了世界矿业同仁的认可。河南省地矿局岩矿测试中心研制的痕量、超痕量金的分析测试技术,为全国实现“以金找金”的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找到了一大批金矿,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在被视为地质科学研究“圣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河南的地质队员历尽千辛万苦,穿越路线26000公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大峡谷地区的国家级地质科学考察,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其提交的《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填补了西藏国土资源调查的一系列空白。

65年来,河南省地矿部门共完成地矿科技成果888项,共获国家级与省部级奖励670项次,其中国家级奖励24项,原地矿部奖励586项,河南省奖励47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地矿部找矿特等奖2项,地矿部找矿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星火计划二等奖1项。特别是参与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河南省科技界迄今获得的最高荣誉。

65年来,河南省地矿局大力弘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后有6个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7个单位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6个地勘单位被授予地质找矿功勋单位、17个单位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共有4人获“全国劳动模范”、5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1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52人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460人获厅局级“劳动模范”、105人获“全省地质系统五一劳动奖章”。

奋进新时代,中原更出彩。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黄河战略,给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河南省地矿局将努力为全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再立新功!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