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成功挑战“不可能”

2021.09.18 中国矿业报   

  ——记中国中铁资源集团副总工程师李宋江

  ◎  韩忠艺 王建国

  2008年,中南大学毕业的李宋江怀揣矿业报国的梦想,跋涉万里,迈进了位于非洲刚果(金)科卢韦齐市的中国中铁资源华刚矿业的大门。13年后,他从一名大学毕业见习生成长为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华刚矿业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成为了一名中国中铁在非洲大地上的“矿业先锋”。

  矿业报国的科技尖兵

  李宋江刚走进华刚矿业时,当时华刚矿业还只是一个筹备处,项目正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可研工作来不得半点含糊,每一份研究成果都会对项目增加一份保障,坚决不让国家投资打了水漂!”就这样李宋江一头扎进了颇具挑战性的可研工作中。

  李宋江参与了华刚矿业铜钴矿数十次的选冶试验研究,也成为华刚矿业选矿试验做得最多的人,一说起选矿试验,李宋江就热情高涨,因此大家都叫他“试验达人”。为了在非洲建设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设的现代化选矿工艺流水线,他经常扎在试验室,不断试验验证工艺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2011年9月,华刚矿业花巨资将30多吨实验样品从刚果(金)运回国内,在湖南有色研究院进行选矿连续扩大试验。李宋江在此坚持进行了二十多天的选矿连续扩大试验。经过反复调试,试验终于打通了生产工艺流程,成功产出数百公斤高纯度硫化铜精矿和高品位氧化铜精矿产品,这份凝结了李宋江和华刚矿业技术团队无数心血的试验报告,让各方股东看到了希望,使当时风雨飘摇的华刚矿业项目拨云见日,中国中铁人也终于放飞了矿业报国的梦想。

  华刚矿业总经理李圣(前排左一)与李宋江(前排右一)在项目现场

  深耕矿山的创新“工匠”

  李宋江身处矿山选采冶生产一线,而且是在经济落后、物资缺乏、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的非洲国家,一次次“挑战不可能”,一次次跨越“技术鸿沟”,成为华刚矿业小有名气的创新“工匠”,也对“工匠精神”和科技创新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

  有一次,他研究氧化铜精矿湿法浸出矿浆固液分离时发现酸浸矿浆沉降非常困难,为此公司专门邀请了世界领先的巨头公司的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攻关,经过三轮试验研究后,来自法国的絮凝剂专家甚至说这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难沉降的矿浆,放弃了项目研究。

  国外专家的退出,没有让李宋江退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华刚矿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退路。”因为不解决这个问题,意味着无法贯通铜钴矿的生产工艺,那么开发华刚矿业铜钴矿就是一个梦。

  “外国专家做不到的,我们不但要做到,还要做得更好!”李宋江偏不信邪,再次担起了技术攻关的大梁。他和技术人员,通过上百次没日没夜地试验,最终应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筛选出了适合矿石性质的絮凝剂及添加工艺。

  几年来,李宋江与华刚矿业的采选冶技术团队进行了持续的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获得了“高纯度硫化铜的制备方法”“高品位氧化铜精矿的制备方法”“含有共伴生金属的高氧化率复杂铜矿的选矿方法”等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研究成果相继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有色金属建设行业优秀工程设计成果一等奖等。

  敢挑重任的实干闯将

  2019年9月,华刚矿业二期建设正式启动,李宋江领命担任华刚矿业二期建设总工程师。整个项目团队不仅要肩负二期建设任务,还要兼顾一期的生产运营。他又开启了陀螺一般的工作状态,白天盯工地、傍晚碰头会、深夜研图纸,有时候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把控制投资放在头等位置,经过周密而科学论证,进行了二十多项设计方案优化,节约投资约3000万美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本来就工期紧张的二期项目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很多预定的设备无法按时到货。德国公司因疫情无法按时交付减速机,因为二期建设正在关键时,李宋江急了,他反复协调厂家,最终使德国公司同意将设备生产放到天津工厂,而天津工厂是第一次生产这种减速机,他通过视频方式,与厂家一起消化图纸,进行本土化设计,并选派技术人员现场监造,抓好样品检测,终于在8个月后交了第一批货,事后天津工厂一再表示感谢华刚矿业。

  在李宋江及其团队的技术保障下,今年6月30日,华刚矿业仅用了11个月就产出了首批阴极铜,再次刷新了非洲矿山建设的“中国速度”。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