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5 中国矿业报
——看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如何借助无人机设备提升工作效率
◎ 王飞飞 朱彦彦 杨金凯
2020年6月底,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以下简称“地矿一院”)引进了2台无人机设备。无人机搭载一体化飞行平台、厘米级的网络 RTK及云PPK解算服务、高效智能的建模软件,在测绘领域大力提升了外业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员成本,减轻了外业作业负担。
改变传统测绘方式
“无人机设备的添置,好似给我们测绘队员插上一对羽翼,可以越过高山河流,可以跨过悬崖峭壁,抵达测量的‘主战场’。”该院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师狄广礼如是说。
以往想要完成一项地质测绘,需要依据工作内容,划分不同工作组,有布点组、观测组、跑杆组、内业组、检查组,工作组要分工协作,任何一个细小环节都马虎不得。
到如今,借助无人机航测,只需要知道测量范围,就可以获取地面资料和信息数据。
适应新业态发展需要
随着地矿一院推动地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型无人机已不单一应用于地形测量,根据业务领域拓宽,在城乡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动产登记等方面,也逐渐凸显出其巨大优势。
洛阳市伊滨区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是该院2018年中标实施的项目,主要任务是完成房屋测量、地物标识、建筑性质等信息的收集,服务保障宅基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项目前期测量员在测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一是预约入户;二是测量误差;三是数据处理滞后。
如今测绘队员只需要白天对测量区域进行照片采集,后期建模处理,就可以依据三维模型进行房屋结构、面积的绘制。
无人机在服务洛阳区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面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野外地质队员在做地质灾害体调查时,遇到地形险要、无法到达现场时,借助无人机高空测量的优势,就可以对评估范围内的灾害点进行查看,研判已发生(或潜在)的地质灾害形势,获取地质灾害第一手资料。
今年7月中下旬,洛阳连遭最强降雨,周边区县出现黄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院紧急动员,派出技术力量支援指导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地灾应急。技术人员对人员无法到达的险要地段,就借力无人机,共完成3个县的隐患点排查,排查隐患261余处,实现特大暴雨期间服务区域零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最优化整合信息数据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位置不一、形态各异,要求自然资源管理不仅是各项指标,更需要去模拟自然资源的真实分布情况,从需求出发,还原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更好地去规划、保护、修复自然资源。”该院测绘地理信息分院分院长蔡铁钢介绍说,无人机具有速度快、覆盖广、精度高、多数据融合、三维建模等优点,未来,无疑会成为地质工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一把“利剑”。
“拖不得,等不起!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依托科技进步,以‘资源洛阳’‘绿色洛阳’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入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去,拓宽服务空间,推动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地矿一院院长李永超表示。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