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中国矿业报
《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发布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日前在“2021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发布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报告显示,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达标”成主旋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成绩亮眼。
报告指出,中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得益于重视结构调整、末端治理和科学支撑的组合拳。报告显示,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6.8%,煤电装机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同时煤电超低排放总装机容量达到88%,而已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将会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利好,建议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协同空气与气候目标与路径,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持续深化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实现清洁空气与“双碳目标”。
报告显示,我国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需要多部门统筹协作。当前,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依然处于高位平台期,煤电新增核准控制不严;去产能工作进展迅速,但钢铁、水泥等行业产量仍在增长;过去3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进展低于预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实现清洁空气和碳中和,核心就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同根同源,减污降碳可以协同增效,自2013年以来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让公众收获了更多的蓝天,也带来了可观的减碳效果。为此,多位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对空气与气候协同治理的共识,形成中长期各规划之间的协同,结构调整应采取总量控制与措施灵活并重的策略。有条件的城市,应通过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等多种政策分析手段,识别能够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措施组合,以优化减排路径。
针对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在更新版《全球空气质量指南》中加严了多项污染物的健康指导值,报告建议,我国应在“十四五”期间适时考量修订中国国家标准,收紧包括PM2.5和臭氧在内的污染物限值,并研究增设臭氧长期目标值。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