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硒”资源 “硒”望无限

2021.11.22 中国矿业报   

  ——土地质量调查助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侧记

  ◎  特约记者 康维海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获悉,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发现富硒土壤99.5平方公里,这是继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区域后,发现的又一富硒土地资源。至此,青海已发现4883平方公里富硒土壤,有效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在今年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的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名录中,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和洪水泉回族乡地块入列其中,这为享有“中国高原净土富硒区”“中国高原富硒养生区”“高原硒都”美誉的“平安富硒”品牌又增添了一个重量级砝码。

  物以“硒”为贵,富硒土地焕发新希望

  从2004年开始,青海省在东北部及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开展1∶25万、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和绿洲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圈定各类土壤综合异常279处,发现富硒土壤4883.6平方公里,划定富硒地块1951块,面积167.88平方公里,经过大量地调查、化验,确定了多种富硒作物。

  青海省东部的富硒作物中小麦、油菜、黄芪、党参、大黄、蕨菜、花椰菜、西蓝花、甘蓝、牧草中富硒比例占据较高,均大于50%;另外在富硒土壤区处于富硒和足硒水平的作物中,油菜、党参、大黄、蕨菜、花椰菜、西蓝花、甘蓝、牧草8种作物富硒率达100%,马铃薯、黄芪、沙棘3种作物足硒率达100%,小麦足硒率为96.5%。中草药类中党参的富硒能力最强,富集系数高达118%。这为发展富硒农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同时,经过对海东市平安区8个行政村的606件人的头发样本、80件面粉样本、40件马铃薯样本、40件土壤样本、24件饮用水样本的相关性统计,研究发现平安区富硒环境对人体所产生的生态反应明显,使得人体患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降低,平均寿命上升3年至5年。

  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一个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和人们补硒意识的提高,硒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不断被大家认可,富硒产品逐渐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富硒农产品看起来与普通农产品成色相差无几,但身价却比普通农产品高很多。物以“硒”为贵,通过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富硒产业,助农增收效益凸显

  “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及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发现富硒资源最早的区域,其中,平安区土壤的硒含量在0.23至3.00微克/每克,平均为0.44微克/每克,高于全国土壤硒背景值,且具有富硒土层较厚、硒含量浓度适中、无伴生有害元素,富硒农产品品质好,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地球化学勘查分院院长马瑛说。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依托“硒”资源,发展富硒种植养殖业、富硒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不断助推青海特色农畜产品高质量发展。让硒在这块“硒”望的热土上,“硒”望无限,焕发“硒”望。目前,海东市平安区已建成平安区富硒产业园、金吉富硒产业园、金阳光富硒产业园,富硒产业蓬勃兴起。

  一年四季,在位于平安区的白沈沟富硒果蔬产业园内,各个温室大棚中油麦菜、西红柿、茄子、人参果、西瓜、红提等含有富硒元素的果蔬在这片土地上依次成熟,不仅吸引着西宁市、海东市周边的游客到园区观光采摘,还将这些高原、绿色、有机、富硒的果蔬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目前,平安区从事富硒种养业和生产加工企业达24家,产品种类达30多种,年产值过亿元。

  “现在我们推出了富硒蛋、牦牛肉干、羊肚菌、金丝皇菊、苦荞、菜籽油、富硒杂粮等高原特色产品,做好‘富硒’品牌,积极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的示范基地,让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出省门,走向世界。”平安区富硒产业园负责人贾永福说。

  先行一步的海东市平安区成为青海省乃至全国富硒土地开发利用的成功范例。除了海东市外,2018年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格尔木、德令哈、乌兰等地区探明了544.1平方公里的绿色富硒土壤资源,为海西特色资源利用、农业结构调整等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富硒来源稳定、清洁无污染、有效硒含量高的突出优势,积极打造高原、富硒、有机“柴达木藜麦”“富硒有机枸杞”品牌,推动柴达木富硒有机农产品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加快发展。

  摸清资源家底,助推乡村振兴

  开展土地质量调查,摸清资源家底,助推乡村振兴。青海省地质调查局在门源县境内相继开展“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青海省门源县泉口镇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两个民生地质项目。经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调查,门源县境内土壤中硒平均含量为0.26微克/每克,最高值为2.3微克/每克,地区涵盖监狱农场、种马场、青石嘴镇、泉口镇、东川镇、北山乡、浩门镇、麻莲乡等乡镇,其中耕地面积为46.5平方公里,草地面积为33.2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19.75平方公里。历时6年,最终发现门源县境内土壤富硒、足硒土壤占比分别达到7.45%和47.53%。

  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地球化学勘查分院院长马瑛表示,调查评价结果显示,油菜籽、油菜和牧草富硒比例大于55%,确定富硒油菜籽、富硒饲料(秸秆、牧草)两类富硒植物。通过采集牛奶、蜂蜜、花粉、羊肉、菜籽油等区内特色产品,确定花粉为一类特色富硒蜂产品,牛奶、蜂蜜、羊肉、菜籽油是一类绿色、足硒产品。

  除了对富硒土壤的发现,门源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的收获还包括取得了门源县境内高精度的土壤和水地球化学数据。其中,门源县境内土壤中富锗土壤有104.82平方公里,富锌土壤有774.03平方公里,是天然的绿色土壤。

  这些地质调查结果将为门源县发展全区域、全产业绿色有机农牧业,富硒农产品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助力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目前,青海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区(门源)生态农牧业成果转化示范研究”项目,旨在借鉴平安富硒产业发展之路探索发展“门源模式”,探究适于门源种植的特色富硒农作物,关注富硒特色农业种植生产的过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高精度测试分析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分层次开展门源富硒基地建设项目,有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发现更多适宜门源地区种植的富硒作物。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