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矿山 | “功臣油矿”的红色往事

2022.01.20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有人说,延长石油的历史,是一部中国石油发展史,是一部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奋斗史,是一部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创业史。这里拥有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一井”,揭开了中国石油发展的序幕,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填补了中华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功臣井。这里建立中国大陆第一个炼油厂——“七里村炼油厂”,炼出了挥发油、擦枪油、硬性石蜡、软性石蜡等产品,巩固了边区政权,直接支援了抗日战争。这里还创建了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第一个党支部……

  193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新的延长石油厂,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功臣油矿”。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曾在一方白色粗布上亲笔为时任延长石油厂厂长的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迄今仍为延长石油职工的精神遵循。

  大陆首口油井诞生

  陕北有石油,记载自北宋。

  《太平广记》中最早使用石油一词,“石油井在延长县北九十里,井出石油。”

  公元1080年,北宋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就开始在延长、延川一带钻凿一些石油浅井。

  《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沈括还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1905年3月,清政府外务部批准陕西省自办延长油矿。同年10月,陕西巡抚向清政府上书《试办延长石油筹修车路以兴利源而资转运》的奏折,获光绪帝朱批。至此,中国陆上第一个石油厂——延长石油厂正式成立。并从日本采购钻机和炼油设备,修建运油道路。这也标志着清末民族工业开始尝试依靠本地资源,借助外国先进工业技术自主开采石油。1907年9月,延长1号井完成,井深80米,日产原油达1-1.5吨。延长石油官厂正式成立,成为“大陆第一口油井”。

  1914年至1916年期间,袁世凯北洋政府将所有地方油矿都收归国有,并设立了“筹办全国煤油矿事宜处”,将陕北石油开采权租让给美国美孚公司,并签订《中美合办油矿条约》,美孚公司在延长县设立“中美油矿事务所”,联合开办延长油矿。美孚公司派美方地质专家开展地质普查,专家认为,地表砂岩的巨大厚度,不宜聚集成藏,故所钻7口探井均不具有工业价值。虽陕西盆地已具有小规模石油生产能力,但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开发工作。

  1920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将中国石油储量估计为19100万吨,仅为美国储量的2%。“中国贫油论”阴影曾长期笼罩着中国石油界。

  但延长石油厂并没有放弃,在缺资金和设备的条件下,仍每年钻探一两口油井,维持年产石油100~200吨的产量,以解决当地军民的需求。

  1923~1933年期间,根据当时农商部所属地质调查所安排,王竹泉、潘钟祥、谢家荣、杨公兆和胡伯素等人先后5次赴陕北进行石油地质调查,并写成《陕北油田地质》一文,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地质调查情况。

  1934年,国民党政府设立陕北油矿勘探处,勘探处下设延长、永坪两个事务处,先后在延长、永坪打浅井7口,这些井的井位,大多是根据王竹泉、潘钟祥等人提供的地质资料确定的。其中延长101井在101米处见旺油,初日产原油1.5吨;永坪201井深104米,初日产原油3吨。当时只有钻机5部,钻井队伍100余人,油井整体产油规模不大。

  至1934年,油井涸竭,累计产油2550吨。

  延1井的出油,也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

  “功臣油矿”红心向党

  1935年5月,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在延长石油厂成立。10月,特派员高登榜任党支部书记,工人郝巨才、高维新、李长青、郭宝仁等相继入党。党支部成为延长石油厂的领导核心。

  同年,刘志丹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延长县,不久解放了永坪,接管陕北油矿勘探处本部及延长石油厂。红二十五军到达永坪时,延长石油厂工人送给全体指战员每人一小瓶擦枪油。

  1936年1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东征主力部队到达延长县城,视察了延长石油厂。毛泽东要求时任延长石油厂党支部书记高登榜:“你们要抓好石油厂的工作,根据地只有这一个石油厂,这是敌人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延长石油厂曾先后隶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和中央军委军工局。党中央派专家迅速组织恢复延长和永坪两地的生产,将永坪采出的原油用毛驴托运到延长炼制,炼出了煤油、擦枪油、蜡烛、石墨等产品,供应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各部队。当时,油厂工人自制蜡模,灌制白蜡供应党中央。边区印刷边币、书报及宣传材料等所用的油墨,也均来自延长石油厂。

  有文章记述,仅在1935年12月至1936年2月的3个月中,延长油矿共生产原油约7万余斤,炼制的石油产品有挥发油400斤、汽油2000斤、头等油2.5万余斤、二等油1.35万斤,以及大批油墨、石蜡、凡士林等,除充分供给了红军与机关需用外,还大批运输出口。三个月共盈利2000余元。

  1936年6月,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和影响,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队主动撤离了瓦窑堡,暂时放弃了延长油矿。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进驻后,延长油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进驻延安,中央经济部接手整理延长油矿,开始恢复原油生产。

  1938年初,延长石油厂因受原油产量的制约,每日只能炼一次(7200市斤),提炼汽油22桶(每桶25市斤,共约550市斤,煤油110桶(约2750公斤),二号煤油40桶(约1000市斤),石蜡200磅,远不能满足抗战需要。

  1938年2月,中共中央派遣上海产业工人陈振夏等人到延长石油厂进行调查。

  陈振夏到延长石油厂后,同胡华钦提出了“延长石油厂目前的改良和今后发展计划”,建议采用科学的炼油技术,调整炼油设备;修复旧油井,开掘新油井;修复旧有机械;建筑窑店至延长公路。建议得到中央支持。

  1939 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对石油、煤矿的管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作为边区工业经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1939年,延安自然研究院建立,同时成立陕甘宁边区地质矿冶学会。

  1940年,陕甘宁边区地质矿冶学会的汪鹏和佟城等到延长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为开掘新井做准备。

  1940年3月,延19井开工,同年底每天出油即高达1.6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陆路运输线被封锁,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和工业“血液”的石油进口受限,极度匮乏,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抗战救国的进程。解放区进入最困难的时期。石油工人发出“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警语,为支援抗战尝试自主钻探石油。

  1941年12月,中央军委军工局任命陈振夏担任延长石油厂厂长,中共中央军委后勤部派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的第二军工局第一科科长兼工程师汪鹏到延长石油厂主持技术工作。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大面积的测量工作,终于在延长西南七里村一带找到了一个新的储油构造,确定了七-1井、七-2井、七-3井,并相继钻成产油。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边区高干会议上论述边区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时指出:在发展边区的工业经济建设中,要把“增加煤油出产,保障煤油自给,并争取一部分出口”作为边区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增加石油产量,延长石油厂职工积极钻研,大胆探索,不断革新生产技术。针对七1井和延3井,通过加深油井获得增产。

  据资料记载,1943年,在七1井加深至86.3米时获得高产油流并发生强烈井喷,喷出的油柱高达数丈,连喷9天,强行完井投产,最初日产原油96.3吨,一个月后日产原油仍达15.9吨,这是延长的第一口高产井。钻获这样高产量的油井,在延长油田开发史上尚属首次,这次石油勘探初期尝试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益,轰动了陕甘宁边区。

  为解决石油运输急需,朱德将自己乘坐的道奇卡车调派给延长石油厂,有力地支持和鼓舞了石油生产和职工士气。在得知延长石油厂钻井缺少封水套管的消息后,时任359旅旅长的王震命令将八路军缴获的日军山炮炮筒送给石油厂,由工人制作成封水套管,解决了钻井封水的难题。当年,延长石油厂生产原油达1279吨,创延长石油厂开办以来原油年产量最高水平。

  随着原油产量的递增,炼油能力也大大提高,每日炼油达15000小桶。

  据统计,1939年至1946年,延长石油厂共生产原油3155吨,经加工生产汽油160多吨,煤油1500多吨,蜡烛5760箱,蜡片3894公斤,还有机油、油墨等产品。此外,还以部分煤油、石蜡换回了急需的布匹、药品、电台和枪支弹药等,直接支援了抗日战争,也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封锁的企图。

  延长石油厂被誉为“功臣油矿”。

  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为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曾连续两次授予陈振夏“特等工业模范工作者”称号。1944年5月2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颁发奖状,上题:“石油厂厂长陈振夏同志任职以来苦心经营,成绩卓著,特给予奖状”。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重点进犯陕甘宁解放区。延长石油厂停产。延长石油厂职工组织工人支队积极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

  1948年,延长石油厂恢复生产。贺龙到油矿看望全体职工,并调来一台发电设备给予支援。当年,生产原油158吨,汽油产率提高到21%。

  1949年,延长石油厂在七里村打井4口,一些老井得到加深和改造,实现年产原油820吨,年产汽油176吨,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进军。

  新征程新名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调集了全国的地质、地球物理、钻井、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多工种全方位支援延长油矿和陕北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组建了陕北石油勘探大队,全力发展陕北的石油工业。

  延长石油厂作为中国大陆最早的油矿,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1952年起,该厂先后调出1487名职工支援玉门、青海、四川等油气田的开发工作。同时,延长石油厂已发展成为包括延长、永坪、青化砭、甘谷驿和子长油田在内的生产部门较齐全的综合石油企业,为陕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8年,中国石油工业开始大重组。陕西省委 、省政府决定将原来属于延安市的延长油矿管理局、延炼实业集团公司和原来属于榆林地区的榆林炼油厂合并 ,组建为省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为陕北石油持续、科学开发奠定了基础。

  2005年9月14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组建。

  经过1998年和2005年两次重组,延长石油迈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延长石油确立了“一业主导、多元支撑”“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当年原油产量、炼油加工量和油品销售均突破1000万吨大关,成为中国新兴的千万吨级大油田。延长石油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3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19年完成油气当量1523万吨,加工原油1352万吨,生产化工品575万吨,年末总资产达到4035亿元。截至2020年底,延长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亿吨以上。

  如今,“延长石油”已经成为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多种资源高效开发、综合利用、深度转化为一体的世界500强大型能源化工企业。

  一百多年来,鼓舞着延长油矿一路壮大的红色血脉仍在赓续。这里也诞生了中国陆相生油理论,探索指引了中国石油勘探开采工作,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几代石油人传承了中国石油职工“埋头苦干”的精神,开拓创新,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地质规律的钻采工艺技术;促进压裂、酸化、钻丛式井、水平井等技术快速发展。可以说,延长油田是中国油田开发的试验田,为新中国的石油开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历史沉淀,文化如新。

  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为“延1井”题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并立碑纪念。1996年,“延1井”被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百年老厂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好百年老厂,并将“延长石油”工业遗址“擦亮”“保护”和“发扬”,2017年8月,延长油田七里村采油厂成立了石油文化工程(“321”工程)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并出台《“321”石油文化工程实施方案》,将延一井、炼油厂旧址、七1井和七3井、延深探一井等工业遗产,列为重要建设内容,全面展示延长石油百年沧桑岁月和辉煌发展历程。

  2018年,延长石油厂旧址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

  未来,这里将全面深入挖掘延长石油工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把延长石油工业文化遗产打造成延安地区一张红色旅游文化传承的名片。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