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 | 谁不说俺家乡美

2022.03.01 中国矿业报   

  ——山东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纪略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通讯员 韩景敏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擘画新的生态发展蓝图,力争到2025年,实现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升级,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立省、绿色惠民,汇聚全省力量,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该省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列为“生态山东”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治理模式,探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方式方法,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科学治理、市场化运作”废弃矿山治理模式,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发掘社会潜力,鼓励带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和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投入各类治理资金约200亿元,其中,投入各类财政资金8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20亿余元,先后实施了矿山复绿、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示范县建设、政策性关闭矿山、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矿山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矿山修复工程,共完成矿山生态修复工程4291处,恢复土地面积7万公顷,其中耕地1.90万公顷、林地2.47万公顷、建设用地0.22万公顷、水域0.74万公顷、草地0.33公顷、其他地类0.18万公顷,治理率达70%,大量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图为莱西市的九顶庄园葡萄园种植基地

  制度保障,完善总体布局

  兵马未动,政策先行。山东省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之前,做足政策支撑和保障工作,完善各项规定政策,修订《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山东省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管理办法》《山东省矿山生态修复导则》等,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标准与规范体系,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

  2016年6月,该省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遵循自然规律,实施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017年1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纳入“生态山东”建设重要内容。该《方案》下发后,全省开展了第三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共收集资料3000余份,完成遥感解译157900平方千米,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4290平方千米,调查矿山9672座,基本查明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规模、危害和治理工作开展等情况。

  细化工作目标,抓实任务落地。2018年1月编制完成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稿。

  《规划》在分析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布局、重点工程,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与治理方式、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此时,一个生态文明体系完善、青山绿水、人民富裕的美丽山东已初见雏形。

  生态修复,创新治理模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政策保障、制度支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憧憬变成了现实中的工作动力,涌现了许多修复治理优秀企业和值得借鉴的新模式,书面上的美景不断变为现实。

  邹城太平湿地国家公园,这是邹城市开展煤炭塌陷区治理工作,利用塌陷打造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他们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太平镇开展以采煤塌陷地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生态产业发展为核心的“绿心”工程。如今这里不仅实现了生态美,更是各种珍禽栖息的天堂。

  如果说太平湿地是原生态之美,那么威海的华夏城景区就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打造的“5A”级文化旅游观光之城。原来的华夏城景区,多年的开采留下了多个深达上百米的采坑,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区域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严重,让当地政府和百姓头疼不已。

  在2003年,当地政府采取“政府+企业”的治理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企业历时数年,共修复矿坑44个,建造大小水库35个,栽树1127万棵。

  在济南,对“三区一线”可视范围内的173座矿山进行修复,生态修复面积200万平方米,整理造地100余亩。在淄博市文昌区将原来的废弃采石场打造成千亩良田,玉米、棉花等农作物错落有致,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经济实惠。还有青岛市莱西区的九顶庄园,千亩葡萄种植基地坐落着具有西方古典色彩的城堡,让游客品尝葡萄美味的同时,可以领略西方古典风情。

  创新修复治理模式,提升绿色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山东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不仅实现了生态优良,更实现了景色奇特。

  生态经济,成为新兴产业

  遵循“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因地制宜、合作共赢”的理念,山东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探索建立了“捆绑治理、实现双赢”“打包治理、以地引商”“ 拍卖治理、变废为宝”等新模式,收获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收获了金山银山,逐渐形成了绿色生态产业,给当地带来了税收,使百姓腰包更鼓。

  据统计,近3年来,全省共投入各类治理资金约102亿元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带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蓬勃发展,形成了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特色农牧业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青岛莱西市九顶庄园依托北纬37.5度的黄金线,以及温带季风地域优势,吸引外商投资1亿欧元,发展葡萄种植和酿酒产业。2021年,青岛莱西市九顶庄园共采收葡萄454吨,葡萄酒产量约40万瓶,实现经济收入千万元。

  临沂市近几年累计吸引各方面投资2.6亿元,建成了集黄油桃和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以及乡村体验式旅游基地。

  在沂水县崔家峪镇磨峪村近400亩的黄油桃果园,预估产量80万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格4元/斤计算,可直接带来经济收益300万元左右。修复后的土地流转到了农民手中,当地农民通过流转入股的方式成为了果园的主人,年终可以实现分红,农民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

  济宁市泗水县的圣水峪镇后等齐村,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华丽变身为1300多亩的农业产业园区,琳琅满目的葡萄,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形成了以鲜食葡萄、酿酒葡萄为主,各类无公害农产品为辅,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产业带动了周边3个村庄200多人就业。

  美丽山东,愿景正成为美景

  “美丽山东,生态大省”,齐鲁人在行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山东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立省、绿色惠民,汇聚全社会力量,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山东省近日印发了《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历史遗留矿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水青山齐鲁画卷”基本绘就。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