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规划与部署”项目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负责实施。项目在充分分析我国现有观测网络建设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区划,开展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规划部署研究,滚动提出综合观测工作部署建议,为工程项目设置安排提供基本依据和决策支撑;研究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作标准体系,为推动综合观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遵循和强力支撑;对“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下各二级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对项目取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和新成果进行集成,加强综合研究,深化成果认识,联合各方力量共同解决制约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顺利实施和阶段总结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资料。
一是梳理了国内外资源-环境-生态观测领域标准化现状。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自主研发并集成构建了涵盖全国主要区域和类型的生态系统观测技术系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已发布20余项标准规范,涉及观测指标、观测方法、数字化建设、观测站建设等多个方面。
二是构建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标准体系框架。根据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的目的和特点,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构建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分为基础综合、野外观测站建设、观测技术方法、观测数据管理、运行管理等五大部分。其中,基础综合类标准是作为标准体系内其他标准研制的基础,能够为整体的观测和研究工作提供指导;野外观测站类是规范各类、各级观测台站建设的一系列标准规范;观测技术方法类包括观测指标体系、观测技术规范、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规范等;观测数据管理类是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共享、发布、质量控制等环节,制定的系统的数据管理规范;运行管理类是一套保障观测业务推进有章可循、健康发展的完整、有效的规范。
三是提出了加快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步伐的建议。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推动成立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分技术委员会;做好顶层设计,围绕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在标准体系框架下制定观测标准化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研究,关注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管理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加强对特殊单元和地区相关观测标准的研制;重视预研究和示范推广,积极组织开展标准预研究工作,根据野外观测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各项标准的示范、推广、应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到标准化工作之中,组织开展标准化理论、标准制定、体系建设、国际标准化等系列培训。 (王梁)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