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态度的地质人

2022.07.27 中国矿业报   

  ——记哈达门沟金矿岩金普查项目组负责人杨彪

  ◎  李海广 孙涛

  核心摘要:

  杨彪始终坚持一句:“就是在陡崖上也要再修整,钻孔位置1厘米也不能差。”在杨彪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下,哈达门沟金矿100号脉地区共布设了16个钻孔,其中15个见矿,项目野外验收工作最终被评定为优秀级。

  初见杨彪,是2017年的夏天。一顶遮阳帽、一身勘探服、一双登山鞋、一把地质锤、一个放大镜、一面罗盘,是他野外工作期间的标配。就是这位注重标配的地质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地质事业的执着和忠诚,书写着新时期地质人的华丽篇章。杨彪在哈达门沟矿区工作十年来,参与和组织岩心钻探近7万米,提交金资源储量20余吨,所带项目组多次被评为“优秀项目组”,个人曾获“优秀找矿工作者”称号。

  初衷——选择地质

  生活在内蒙古大青山脚下的杨彪,从小便对身后的大山充满着好奇。

  偶然的一次山中游玩,让杨彪与地质工作结缘。犹记当时,地质人员穿着鲜艳的服装、迈着矫健的步伐、带着精密的仪器,这瞬间就引起了杨彪对地质工作的浓厚兴趣。正是那次偶遇,让杨彪喜欢上了地质。高中毕业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将高考志愿全部选择了地质院校的地质类专业。2007年,杨彪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录取,实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理想。大学期间,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培养了热爱探索与实践的地质精神。2011年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原武警黄金第二支队(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报到后,有人劝他到机关或预查项目部门工作,相对轻松些。但杨彪深知,地质工作不下一线,就没有野外实践经验,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为此,他主动申请到最艰苦、最边远、最能锻炼人的项目组去工作。最终,他选择去哈达门沟矿区,回到他地质梦想开始的地方——大青山。

  破茧——开拓创新

  ““地质找矿是一门科学,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是很难实现突破的。”这是杨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自从担任哈达门沟金矿岩金普查项目组负责人后,杨彪更加注重集成、优化与创新工作的综合应用。通过总结以往勘查工作不同阶段的特点规律,并不断摸索、实践,他提出了一套“识别深部构造-成矿地质背景+物探深部选区+化探原生晕深部定位+钻探深部验证”的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和一套“识别构造-成矿地质背景+综合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物探浅部测量+钻探验证”的浅部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并将勘查技术方法手段不断优化改进,实现了矿床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目标。

  项目工作期间,圆满完成了哈达门沟地区复杂破碎地层970米的深部钻探施工,丰富了勘查经验;通过对不同物探工作方法的对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物性反演效果,并在不同深部的勘查找矿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初步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哈达门沟地区的绿色勘查工作方法。

  突破——自我施压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杨彪把铁人王进喜的著名格言始终记在心间。

  每年三四月份出队前后,杨彪就寝食难安,尤其是到了野外作业现场。“做一个地质人,必须要有态度。特别是作为负责人,往往背负着更大的压力。能否找到矿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如果找不到矿,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项目组的兄弟们和自己。”杨彪说。

  为了提高钻孔的见矿率,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保、安全、施工困难程度等多种因素,每个山头项目组成员都要来回爬上几遍,反复核对图纸、核对测量仪器。杨彪对钻探施工质量把控更是严格,用“苛刻”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2019年,一钻孔平整机台时,经复测差了十几厘米,无论机长怎么商量,杨彪始终坚持一句:“就是在陡崖上也要再修整,钻孔位置1厘米也不能差。”在杨彪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下,哈达门沟金矿100号脉地区共布设了16个钻孔,其中15个见矿,项目野外验收工作最终被评定为优秀级。

  本色——吃苦奉献

  以实际行动践行“三光荣”“四特别”精神。

  哈达门沟金矿岩金普查项目成立伊始,单位正值改革过渡期,杨彪所带的钻探项目比其他野外项目难度更大,大体力劳动、重型机械操作、夜间倒班等,项目开展可谓是困难重重。杨彪带领的项目组成员秉承了地质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凭借自身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执行力,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其中岩心钻探累计施工13128.3米,创下了在哈达门沟前山地区最深钻孔施工千米的纪录。

  项目每年野外工期有六七个月,尽管杨彪所在的矿区离家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他从没有因个人原因请过一次假,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正是有了这种吃苦奉献精神,才使得他所负责的项目年年都有新突破、新成果。

  引领——团队蝶变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

  地质勘查工作涉及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工程测量以及化验分析等多种工作手段方法,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是难以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杨彪十分注重加强团队建设,他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提升团队凝聚力。

  每年出队前,项目组都会组织人员围绕项目推进开展方案论证,广泛征求各小组的意见建议,人人说想法、谈打算,从而保证了年度目标更明确、方法步骤更具体、工作热情更高涨。杨彪私下还带领团队加强学习,每天集中1个小时学业务,每周至少召开1次技术研讨会,每月邀请专家开展1次专题辅导。

  短短的几年时间,杨彪所带的团队整体能力素质大幅提升,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专升本9人、高起专11人,培养项目负责人1人、项目副负责人2人、子项目负责3人、业务骨干12人。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部署展开。杨彪和他的团队摩拳擦掌,信心十足,他们将继续发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团结拼搏,集智攻关,力争为国家地质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