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福建省“双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项目取得的成果,有力支撑了福建省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福建全省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全面梳理土地、水、生态、环境、海洋、灾害等单要素状况,评价了生态保护等级、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功能指向的资源环境承载规模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对比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发现空间冲突,识别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重大问题与风险,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思考及有关优化建议。
该项目梳理了福建资源禀赋,查明了优势与短板。福建省生态优势明显,但存在生态空间被侵占及沿海地区生境碎片化问题;耕地总量少且潜力有限,但土壤清洁、水资源总体丰富、东南部光热条件好,并有较大规模富硒富锌土地;城镇建设适宜土地少,集约化利用程度需要提高;海洋资源、港口资源,以及遗产遗迹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风暴潮、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任务艰巨。
项目组提出了省域国土空间格局建议。从优化生态系统安全格局角度,提出要构建“两带一线”生态屏障和“五江两溪”生态廊道。识别出福建省约4.19万平方千米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建议深化调查评价,以确保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和完整性为原则,适当调整和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上,筑牢武夷山脉、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海岸线“两带一线”生态屏障,打造闽江、九龙江、敖江、晋江、汀江、交溪、木兰溪“五江两溪”网络化自然生态廊道,以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生态屏障安全。提出要适度增加农业生产适宜区内耕地规模,围绕三大产业带,优化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农业生产适宜区占49.87%,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建议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序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同时在农业生产适宜区内适度增加耕地规模,优化形成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的农业发展格局。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用地程度,打造“两区一带四轴多点”的陆海协作城镇建设空间格局。同时,研究现状城镇建设用地优化结构布局的政策措施,构建以海峡西岸海滨城市带和海滨城市群为发展带,以福州大都市圈和厦漳泉大都市圈为增长极,以其他设区市为重要支点的“四轴多点”型城镇化格局。提出要以提升自然岸线保有率为目标,优化海岸线保护开发格局。同时,项目组通过初步调查发现,福建省50余处滨海湿地减少。
项目组因地制宜创新“双评价”方法体系。结合福建渔业养殖实情开展海水养殖适宜性评价。针对海域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进行技术攻关,在“双评价”技术指南的基础上,增加了叶绿素a浓度及内梅罗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等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准确指示了福建近海渔业养殖适宜空间,有效指导了海洋功能区划。基于福建省资源环境禀赋特征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针对性选取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性、水土保持性和生态敏感性4项指标,采用物种模型法为主、NPP法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思路,对生态保护核心区进行评价与校核,评价结果精准刻画了福建省生态服务和生态敏感的关键区位。 (张景)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