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思路 守正创新

2022.12.19 中国矿业报   

  ——浅析改革期公益地勘单位职工队伍的思想动态及对策建议

  ◎  张  洁

  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极大地提振了地质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当下地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央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中,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地勘单位如何开启新时期地质工作的新征程?笔者从自身了解的情况出发,做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公益地勘单位职工队伍中存在的一些认识偏差

  据网络调研显示:公益地勘单位职工队伍存在的顾虑主要表现为公益性职能是否明晰,以及改革发展前景。此种担忧也衍生出对于单位发展前景、个人身份待遇、配套政策等的焦虑,主要表现忧虑恐变、被动懈怠、固步自封、怯于尝试。

  随着江西、浙江等省的地勘单位进入体系重构、体制机制重塑的新阶段,行业变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扑面而来。一是担心公益性项目不足,国家出台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政策后,公益单位不能参与市场活动。二是部分职工担心“保”不住公益身份,被列入企业行列。三是伴随着改革而来的是新业务、新职责的履行,一些同志担心不能适应新形势,从而产生畏难畏变心理。

  地勘单位的交流交往多在本系统内,因而对外界政策和信息的敏感度不高,同时由于不善于主动推介自己,外界对地勘单位的认知程度也很低。在工作谋划、利益关系处理上,很多人依然延续着惯有的思维方式,并未考虑当下地勘单位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由此对接新需求上反应速度不快,着眼于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不够深入,大地质的观念植入不深。

  二、转变思想观念的几点建议

  厘清思路,守正创新。对地勘事业单位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未来会有更多的难点与痛点,地勘单位除了加强学习与借鉴外,还需要在政策的层面下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提高行业敏感度,紧跟热点,在党的二十大中明确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圈定地勘行业能够介入的重点,由此观势、谋局、落子,主动出击,敢于担当,不怕冒险,积极参与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勘查和服务工作。如果公益单位目前还没有一条可以沿袭的路,那就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组织带动、党员先行。开创“党建+”新格局,推动党建成为发展新引擎,打造学习、服务、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制定党员业绩考评制度,将以往主观的“划票”转向考核其在岗位目标责任内完成的工作量及工作质量、效果。通过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岗位争先活动,激发党员意识,借助开展“党员之声、党员之星、党员之日”建设活动,开展岗位争先活动。有条件的组建“党员集结号”,抽调各专业精锐技术骨干,为发展出策集智,为重点项目攻关,为改革转型冲锋。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干部职工队伍的能力素质如何,决定了地勘工作的好坏高低。对新入职青工建卡立档、细分类别、动态跟踪、结对“导师”,将实践锻炼、业绩提升、综合表现为衡量标准,与晋职晋级、评先选优等挂钩。强化专业技术,对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放矢制订培养计划,使其更快成熟,并充实到领导岗位。以能力素质为突破,让内行人管专业事,完善干部队伍“平台”建设的体内体外循环机制。

  宣传推介,与“视”俱进。针对“别人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能干什么”的问题,地质工作一样也可以用互联网给自己“带货”,利用自媒体,通过抖音、微信等,以短视频、问答等方式展示地质人员的工作内容、业绩成果、队伍面貌等,可获得更多关注,增进外界对地勘行业的了解,形成与外界互动的良性循环。

  与时变,与俗化,无论是人类发展的长河,还是行业兴衰的K线,改变从来没有结束,挑战也一路同行。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只要地勘行业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初心,以昂扬的斗志,在改革浪潮中激流勇进,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坚信,幸福之道虽阻且长,但行则终将抵达。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