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7 中国矿业报
——湖北省地质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通讯员 罗俊 韩轩
2022年,湖北省地质局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聚力“学习先行、工作先行、能力先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耕“找矿突破”“服务地方”“深化改革”等,攻坚克难,勇当先行军、建功先行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追“光”前行,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亮点实践展现出湖北地质新作为。
咸宁页1井施工现场
资源保障成果丰硕
2022年湖北省地质局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首要职责,采取“赛马制”项目管理、重大科技攻坚战等措施,实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能源调查的诸多新突破。
矿产勘查多点开花。全年提交48个找矿靶区,4处页岩气有利区,建议2口页岩气勘探井位,承担实施104个矿产勘查项目,新发现21处矿产地,在咸宁、荆门、宜昌和恩施等地有望提交中型锂矿床。深部找矿取得突破。孝感中深层地热勘查发现填补了孝南区“零地热”的空白,大冶市港背山矿区钨矿达到中型规模,荆州岩盐资源勘查项目有望提交超10亿吨大型盐矿,着力打造新的矿产资源基地。助力构建新模式。协助大冶成立全国首个县级地勘基金,探索构建矿产资源“选区-选点-勘查-出让-开发”全链条新模式,推动央地合作在建始地区实施页岩气公益性勘查项目,协助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完成4个页岩气勘查区块挂牌出让,联合多家单位合力推动商业性开发。
服务大局成效明显
地质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22年,湖北省地质局认真履行省坚守经济安全底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成员单位和责任单位职责,积极服务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落地。
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组织实施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通城县综合地质调查,完成幕阜山北缘铌钽锂铍等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推动三省地质部门联合中国地调局武汉、天津、南京调查中心签订“三省六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服务三大都市圈发展。与21个县(区)签订整县推进地质工作合作协议,部署实施支撑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系列地质图编制及资源环境智能评价体系建设项目,编纂完成《中国矿产地质志·湖北卷》,完成三大都市圈部分城市5幅1∶50万地质图草图、2幅第四纪地质地貌图草图,4幅1∶50万矿产资源分布图草图,积极发挥“地质底图”作用。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国际领先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实验测试体系,中标中沙地学合作项目样品测试任务,合同额2282万元,乌干达国地质实验产业园项目入选湖北省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小而美”重点项目和标志性工程。
拓展推动“+地质”融合发展。深化落实“+地质”政策性文件,与省住建、能源、卫健、交通、水利五个部门相继联合发文,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份,公共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为10大领域共计46条410项提供无偿地质技术服务,助力优化地质行业营商环境。
“织密”全省地下水监测网。建成覆盖全省103个区(县)级行政区、16个二级流域片区、32个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监测网,省级监测点达959个。
首建河湖湿地监测体系。首次核算我省湖泊群生态价值,初步估算汉阳湖泊群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超7亿元,牵头制定省生态地质调查规范;首次调查湖北省湿地碳汇情况,建设沉湖湿地碳汇综合监测站,成果为湿地碳汇价值交易提供基础依据。
深耕农业地质。联合省发改委印发《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积极融入全省土壤三普,9家局属单位进入外业调查队伍机构名录,7家进入检测实验室名单,12名专家进入技术专家组。
深化改革激活潜能
2022年,湖北省地质局按要求完成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划转工作,印发《关于推进局属单位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注销16家低效、无效企业,理顺投资关系取得阶段性成果,“一队一企”布局初步形成,5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企业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提升品牌质量方面,共获批立项国家行业标准6项、省级12项,发布省级标准7项;获得市州以上质量奖项93项(全国性14项),其中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项,中国地信产业工程项目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参获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湖北省地质局机关获四部委联合授予的“节约型机关”称号;目标管理工作连续获优,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省特级考评;2022年度预算编报、2021年度预算绩效管理、2021年度国有资产报告编报,均被湖北省财政厅评为优秀单位,2022年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报告被湖北省财政厅评为A级(最高等级)报告。
系列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湖北省地质局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造创新力强、智力密集型的地质科技队伍。
湖北省地质局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青才班”,完善青年人才上下挂职机制,51名青年干部人才赴10个省直厅局和2个央企跟班学习,17人赴自然资源部、全省相关单位、全局挂职或工作;引进43名博士(博士后6人),新增578个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职数,520人获评更高级别职称;进行及时奖励,分别给予3个集体记功、2个集体和2名个人嘉奖奖励。提升科技创新质效,修订《局李四光地质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科技制度体系更为完善,激发创新活力;设立的省地质联合创新发展基金迈出关键一步,融入省级科创体系取得实质进展;年度专著出版、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高水平论文数量创历史新高,首获长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科研成果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54.564)选为封面论文。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湖北省地质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开展党建“大比武”、“喜迎二十大·优秀党务干部的得意之作”主题演讲暨经验交流活动,搭建“个人风采展示”平台,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党建工作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做到在职党员全覆盖;开展局属单位党建工作自查互评活动,常态化开展基层党建实务微讲座,引导各级党组织学经验、补短板、促提升,“学习二十大、建功先行区”线上学习竞答活动参与人数在省直机关中排名第一,局获评2020-2021年度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并在表彰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外联内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分别与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妇联等部门和高校共同“学回信”,同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有关通知,组织开展以“我们都是收信人、我们也是答卷人”等为主题的学习宣讲和条块结合、处科干部全面覆盖的“1+7+N”系列培训,凝聚起“学回信、争先行、立新功”的广泛共识。扎实做好“驻村联县”工作,持续推进“人人都是联县驻村工作队员”活动,打造全省首个“地质+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助力何家湾村获评“十堰A级景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并被评为省级“共同缔造”试点村。
地质文化谱写新篇
传承和弘扬优秀地质文化,增强队伍精神内核,是新时代地勘单位凝心聚力共赴新征程的重要内容。
湖北省地质局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牵头接力做好省李四光研究会秘书处单位工作,召开第八次会员大会暨弘扬李四光精神学术交流会,设立湖北省地质局李四光地质科技成果奖,持续办好李四光地质青年线上读书讲堂,开展李四光生平事迹巡回展,多方协调推动再编再版李四光先生著作《天文·地质·古生物》5000册。
系统总结了70年湖北地质的经验与成就。完成“三书一片”(局史纪实《地质先行》、口述史《岁月流金》、画册《印迹》、宣传片《先行》)制作;征集“新时代湖北地质精神”方案,征集方案自2022年8月发布公告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0个方案,访问人数达2.5万。
加大地质科普宣传力度。《学习强国》平台刊发“湖北地质之最”11期,地质博物馆开馆后,累计接待游客6350人次、公务参访70余次,规范使用“湖北地质”标徽,持续推出“楚小岩”等文创产品,彰显“湖北地质”公共服务品牌形象。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