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 灵山岛下白垩统层间变形成因获揭示

2023.02.14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鲁东-鲁西廊带1∶5万专题填图”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东部山系北段盆山系统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承担,工作周期为2019-2021年。项目主要任务是开展1∶5万鲁东-鲁西廊带专题地质调查,重点调查和研究盆山体系协调演化、沉积响应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其中,重点关注鲁东灵山岛复杂层间变形的成因鉴别,探讨前人所普遍认为的软沉积物变形是否有可能为其他成因。变形类型和成因,为深入认识区域地质背景提供依据。

  灵山岛下白垩统发育的层间褶皱为后期构造成因。灵山岛莱阳群发育极其特殊的变形构造,根据主次关系将其划分为褶皱及其伴生构造,其中褶皱可细分为平卧褶皱、斜歪褶皱、肠状褶皱等,伴生构造包括微断层、布丁构造、窗棂构造、球枕构造等。通过灵山岛褶皱的形态、变形岩层间的能干性差异、空间接触关系等,厘定出灵山岛的层间褶皱属于后期构造变形,而非同沉积期的软沉积物变形。

  提出鉴别软沉积物变形与后期构造变形的依据。总结归纳出鉴别软沉积物变形和后期构造变形的依据。软沉积物变形时未完全固结成岩,存在液化、生物扰动等迹象,而构造成因褶皱形成于一定的应力场环境之下,具有构造控制的产状一致性。当变形地层中存在侵入脉体、化石等时,后期的构造作用也可对其造成变形,而同沉积期的软沉积物变形难以对其造成变形。因此,提出识别两种变形的一些证据,其中未固结沉积物的活化、再改造、变形岩层的能干性差异、生物扰动、液化现象的存在、变形层与上覆未变形地层的不规则侵蚀界面是确定软沉积物变形的关键,变形构造在大尺度、层系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背景相符合是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最有力证据。

  沉积物固结程度影响变形形态、变形类别和分布,是造成褶皱不同成因解释的根源。碎屑物质沉积下来之后,原有孔隙水逐渐排出,由未固结逐渐固结、成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未完全固结沉积物受到滑塌等事件触发时,可降低颗粒间的抗剪切强度,产生褶皱形态并生成寄生褶皱。未完全固结沉积物与地下深部固结岩石在高温高压下都具有流动性,都受到重力和流动剪切作用,所形成的变形具有相似形态,因此极易在成因识别上造成混淆,从而造成了两种变形的不同解释。  (崔明明)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