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6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江西蒙山地区岩浆及相关成矿作用研究”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承担的“阿拉善、藏东南等关键地段地壳圈层物质与演变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项目周期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项目主要目标任务是开展1∶50000岩浆岩专题填图及1∶10000蚀变矿化填图。其中,1∶50000岩浆岩专题填图主要任务为区分及鉴别花岗杂岩体中多期花岗质岩石的岩石单元、时代、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验证前人对花岗岩期次的划分;1∶10000蚀变矿化填图主要任务为识别蒙山地区蚀变矿化类型,并对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和成矿年代进行系统研究。
项目明确蒙山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的侵入期次及时代。蒙山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3个岩相花岗岩间存在明显的斑晶含量差异。第一阶段花岗岩斑晶含量较高,第二阶段花岗岩斑晶含量较低,第三阶段花岗岩仅含少量斑晶,斑晶含量的巨大差异可以用于花岗岩的野外快速识别。第一阶段花岗岩可细分为两个岩相,分别为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斑状花岗岩。第二阶段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第一阶段花岗岩间接触界线截然,但未见明显的反应边结构,代表两阶段花岗岩侵入间隔较短。第三阶段细粒花岗岩与第二阶段花岗岩间接触界面不规则,代表其侵入时第二阶段花岗岩还未完全固结。因此,蒙山晚三叠世花岗岩属于华南三叠世晚期岩浆作用产物。
项目组应用石榴子石U-Pb年代学确定蚀变矿化的时代和成矿岩体归属。蒙山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和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发育较为强烈的热液蚀变,形成了包括世界最大硅灰石矿床在内的多个非多金属矿床。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太子壁矿区仅出露第一阶段细粒斑状花岗岩,且该花岗岩与蚀变矿化密切相关。樟木桥-石竹山矿床蚀变矿化较为复杂,存在两类石榴子石。樟木桥-石竹山矿区存在两期岩浆-热液事件,两期事件叠加于同一成矿空间,充足的热以及流体供给可能是世界最大硅灰石矿床的重要成因之一。荷沂矿床同时出露有细粒斑状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目前的勘察结果表明细粒斑状花岗岩与蚀变矿化存在直接联系,而细粒花岗岩与蚀变矿化关系尚且不明。该矿床石榴子石获得的下交点年龄为216.2±7.5Ma,表明荷沂矿区可能存在两期岩浆-热液事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项目评价了蒙山晚三叠世花岗岩的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蒙山晚三叠世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起源于元古代变质基底的不平衡熔融。花岗岩富F促使其发生了充分的岩浆演化,并于岩浆演化晚期经历了熔-流体相互作用。前人认为该时间段的花岗质岩石成矿作用与伸展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因此,利于成矿的伸展构造背景、富集的岩浆源区、持续的岩浆演化过程以及强烈的流体作用,使得蒙山晚三叠世花岗岩具有良好的非多金属成矿潜力。 (潘小菲)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