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春天来了

2023.04.26 中国矿业报   

  ——第十六届全国矿床会议侧记

  ◎  李  惜

  第十六届全国矿床会议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主题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旨在充分交流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新进展,系统总结找矿突破的经验和教训,全面提升矿产勘查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吹响了大规模找矿的号角,地矿行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了,我国地质找矿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陈仁义在第十六届全国矿床会议上表示。

  结合国情,服务国家安全战略

  作为主要的初级产品之一,矿产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石,而在国内经济加速转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今天,矿产资源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源安全保障问题。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进一步提升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水平。围绕紧缺战略性矿产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我国启动实施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国的地质找矿事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矿床会议的主题和议题等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

  会议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总体部署进行了详细介绍。围绕会议主旨,多位专家学者结合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际,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观点和方案。在议程和议题方面,会议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设置了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新进展、境外矿产地质与勘查开发示范、战略性矿产国情调查评价进展、全球战略性资源发展趋势等相关议题,颇具国际视野。

  视野前瞻,把握技术创新脉动

  “科技创新是引领、支撑和保障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取得重大突破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牵引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向巧表示,“本次大会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和保障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同时搭建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平台,必将有力地促进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的创新驱动发展。”

  第十六届全国矿床会议亮点纷呈:前瞻性、学科交叉、科技创新。33场专题论坛、667个学术报告,涉及众多矿床成矿领域前沿研究成果、矿床勘查和开发领域技术应用创新、勘查开采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岩矿分析测试新技术及其应用、大数据找矿预测理论方法等。

  无论是“成矿理论与找矿勘查技术”系列讲座中关于航空地球物理、广域电磁法、机器学习算法等在矿产勘查方面的应用,还是“矿产资源智能预测大数据与AI范式研究”等,会议都聚焦学界、业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数据找矿预测理论方法”专题论坛则介绍和探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域调查等方面的应用,具有相当的战略前瞻性。

  “近年来,我国地表矿等矿产大幅度减少,地质找矿已从寻找露头矿、浅表矿转向隐伏矿,从低山区转到人迹罕至的中高山区-深切割区,亟需加强科技攻关,破解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效找矿突破。”陈仁义介绍道。

  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促进学术观点的碰撞,破解当前找矿突破的关键难题。议题的设置聚焦区域成矿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中亚造山带、东北亚复合造山带等区域的成矿作用等进行了探讨,对矿产地质志的编研与找矿建议进行了介绍,关注各区域具体情况,把握关键“卡脖子”问题。

  产学研用,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矿床学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类矿床的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经济意义、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矿床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当前找矿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科技引领与找矿实践的结合,科学技术研究要与勘查单位、矿山企业密切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地“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会议的与会代表及参展单位,来自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的占比显著增加。“以往的参会人员中,研究生的占比要占到60%以上,而今年只有30%左右;来自各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的人员占比大幅提升,这体现了产业的融通、融合发展。”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本届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景文介绍道:“依托优质企业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研究,这是大势所趋。”

  记者观察到,在各企业、地勘单位以及学术机构的宣传展台前,会议代表正热烈地进行着沟通交流。一线地勘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研究者的学术灵感在此碰撞交汇,会议正由原来的学术会议,转变为一个产学研用、深度融通交流的大平台。

  “我国矿产资源与材料行业要真正地实现科技创新驱动,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还要深化民间组织、行业企业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各要素力量的凝聚。科技界要积极投身矿产资源和材料产业的科技创新,培养汇聚更多的科研人才和力量,大力构建人才培养和实践体系,加大对矿产资源和材料产业科技创新的融通发展和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的支持力度,引领推动传统与新兴交叉领域的学科发展,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防安全。”向巧表示。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