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植物世界的恢弘图景

2023.07.14 中国矿业报   

  ——《寻找古植物王国》一书的科普创作特色及启示

  ◎  陈华文 刘星月

  地球之所以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为这个星球上有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球自从有生命以来,各种生物亿万年来历经一轮又一轮的更替和演化,才有今天的自然图景。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讲,探究地球生命演化的前世今生,对于我们更理性地认识现在的世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科学家们利用专业知识,不断地探寻远古生物的存在样态,为破解生命演化的奥秘奉献着智慧。获评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的《寻找古植物王国》,从地质科普的维度,描绘了一幅2.5亿年前植物的恢宏图景。阅读此书,尤如一场穿越时空的地质旅行。

  该书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哈达、地球科学学院博士舒文超带领学生团队经过三年时间精心创作而成。书中,以二叠纪—三叠纪地质学古植物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支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手绘表现与复原、图形释义等综合手法,对远古植物进行视觉再现。《寻找古植物王国》一书由认识、野外工作、实验、复原、古植物王国五个部分组成。书中,有关植物化石的特点、植物化石的采集、野外勘察、古植物群落、生物大灭绝等内容,用绘画+文字的方式予以立体呈现。其中,地质研究中对图形图像科学性的求真要求,在书中准确、 清晰地体现出来。

  《寻找古植物王国》的出版,并非创作者临时起意。该书作者之一的哈达说,在古植物视觉复原研究与创作的过程中,最初的想法是希望了解地质学家是如何工作的,可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刻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看着一件件古植物化石,远古时期千姿百态的植物引发了作者无尽的想象和好奇心,并促使团队坚持不懈创作完成。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植物化石有利于我们了解地球生命演变、灭绝及其生活环境转变,书中一幅幅的手绘图,展示了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前中国华南地区的植物图景,这启示今天的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生命,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阅读《寻找古植物王国》,不难发现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是科学与艺术“组队”创作。这本书是将古生物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领域的专家和学生汇聚在一起,然后分工协作,这在科普内容的准确性方面有保障,在书的插画方面具备专业性和审美性。远古的植物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既需要古生物学专业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又需要高质量的插画进行视觉再现。笔者认为,创作高质量的科普图书,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共同努力,该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二是语言表述准确易懂。当前一些科普图书中,对于科学问题的表述采用大量的专业词汇,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科学公式,这当然无可非议,可科普图书毕竟是给大众读的,这样势必影响普及性和传播性。《寻找古植物王国》一书中,将化石植物发掘、分析、实验等专业性的表述,转化成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字语言,让人读后入脑入心。如,书中对于植物化石采集工作现场的语言表述,以大幅插画作为衬托,采取关键词汇进行扼要介绍,“开采大块岩石”“观察化石细微结构”“用罗盘测量”“岩石取样”“测量地层厚度”,等等,这种简明扼要的行文方式,和当前新兴的网络短视频字幕有类似之处。可以看出,书中对于专业文字的表述,充分吸取了新媒体传播的好做法。再如,“修理植物叶片化石”篇章中,若用文字展开表述,读者难以理解。而书中仅仅用两个页码的篇幅,选取重要的“干货”,配上恰当的插画,把复杂的化石修理问题,清晰完整地展示得明明白白。当然,把复杂烦琐的科学问题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讲清楚,是非常考验创作者对科学内容的把控力。

  其三是精美插画提升了科普品质。针对植物展开插画创作,不是什么稀罕事,国内外均有经典之作。而对于已经灭绝的古植物创作插画,彰显出创作者的科学领悟能力、艺术功底和创作定力。《寻找古植物王国》一书中,300多幅不同类型的插画,有的表现远古时代的山川风景,有的是植物化石及其古植物的复原图、还有的是古植物科学研究的工作图和过程图。这些插画对古植物的形状、颜色及其分布的地理环境进行谨慎复原。比如,在“古植物群落生态关系与环境复原”篇章,采用水彩画的方式描绘了鳞木、芦木、栉羊齿、大羽羊齿等古植物,这些古植物栩栩如生,把人带回古老的植物王国,令人遐想无限。现在有很多科普作品,插画与科学的关系不大,画得也潦草粗鄙,既没有科普价值,也无艺术含金量,这不但发挥不了科普之效果,还起到传播的反作用。也许有人认为,插画在科普作品中是无关紧要的陪衬,而在视觉叙事受到高度重视的当下,插画如果出彩了,必定提升科普作品的品质和内涵。

  其四是科普叙事完整连贯。2.5亿年前的植物,如今在地球上都不复存在,要想认识远古的植物,只能通过植物化石科学研究进行推导。故《寻找古植物王国》一书,用大量的文图篇幅,讲述化石的系统知识,这是科普的前奏和铺垫。书中,首先对植物化石的形成与特点、植物化石的埋藏等科学常识进行叙述。植物化石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植物死亡后,其遗体被泥沙迅速掩埋进而沉积,经过几百万年的石化和碳化,其植物形状和结构保存在地层中,形成了植物化石,植物化石通过地层抬升露出地面。其次是对植物化石的野外采集工作进行连贯再现。若要认识古植物,关键是要采集到植物化石,而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地质专业书籍中,往往对此会有大篇幅的叙述和分析,而该书巧做减法。如在“采集地点”篇章中,用一张彩色插画就鲜活地呈现出新修公路旁的山体、河岸、断崖处等,使得读者一目了然。这样“一张图”的科普叙事,能够引发读者对古植物深入求索的胃口。

  概而言之,《寻找古植物王国》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我们探究古植物生命演化的历史,其实是关注人类命运的走向。亿万年前,地球上遍地都是草木,绿色覆盖着山川大地,风景何等壮美。在工业革命之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于平衡状态,可在此之后,化石能源和森林迅猛开发,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加速了一些物种的消亡。近年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下,我们要维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守护好青山绿水。也只有这样,人类在地球上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