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中国矿业报
◎ 陈仁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明确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我们做好地质调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紧紧抓住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的契机,对标地质调查现代化“三步走”“三级跳”战略安排,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在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方面的核心作用,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一、加强紧缺战略性矿产勘查,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明确要求,地质工作者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需形势和外部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有矿产资源作为保障。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升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和供给能力,是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资源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坚持目标导向,明确部署思路。充分挖掘已有工作成果,发挥学科团队优势,围绕形成一批大型矿产资源基地,集中资金、技术、人才,分层次部署,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引领矿业企业快速跟进,加大后续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推进紧缺战略性矿产增储上产,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第一层次主要是新区找矿,2023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2025年形成矿产资源基地雏形;第二层次是已有大型矿山深边部找矿,支撑增储上产;第三层次是重点调查区矿产远景调查,提交后备勘查选区。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力争率先取得找矿重大突破。聚焦铜、铁、钾盐、锂等紧缺战略性矿产,牵头组织西藏铜矿、柴达木钾盐、战略性新兴矿产等系列找矿大会战,加大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找矿新突破,助推一批大型资源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坚持以我为主,广泛联合矿业企业、地勘单位和其他科研院校,在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高效找矿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加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科学部署和实施钻探验证,力争尽快实现找矿重大新发现。
二、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全力支撑自然资源宏观管理
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需要客观、动态、全面掌握国家矿产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以及开发利用等资源家底。支撑服务矿产资源宏观管理,迫切需要夯实资源国情数据基础。
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盘活资源存量,快速支撑增储上产。全力支撑自然资源部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优选并开展一批关闭/停产矿产以及未利用矿区的现状调查,评价其重启或上产的可能性,助推增储上产。
构建矿产资源动态更新与快速评价机制。聚焦煤炭、铁、铜、铝等重点战略性矿产,探索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更新与快速评价机制,开展评价关键参数指标研究,建立国家储量评价模型。持续推进潜力评价,跟踪找矿进展,深化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修订区域预测模型,圈定一批新的预测区。升级完善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数据库,加强调查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可视化呈现,及时做到已有成果数据的信息共享、有效利用。聚焦资源“底线”“红线”和“安全线”等,分矿种、分情景深入分析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形势,加强资源安全战略研究,完善资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积极推进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围绕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大需求,跟踪研判新时代全球能源资源供需格局变化,分析美西方关键矿产战略内涵及影响,评估我国资源安全形势,提出高质量对策建议。开展全球矿产资源储量动态评估,发布《全球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
三、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推进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落地见效
新时代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是科研院所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必然需要。资源所作为全国14家试点单位之一,首批被纳入科技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发布的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名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彰显了资源所在矿产资源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所将抢抓改革试点机遇,扎实落实科技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选择重点科研院所开展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和履责能力,明晰使命任务,探索完善治理机制,力争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制度成果。
明确职责使命。坚守“资源报国”初心,以当好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引领者和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支撑者为使命,加快建设矿产资源领域国际一流的集科技创新、高端智库、数据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战略科技力量,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优化调整力量布局。优化学科布局。以章程制定为抓手,建实建强大宗紧缺矿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盐湖锂钾资源等资源勘查评价,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大数据平台等支撑服务,以及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等三大板块。优化学科方向和内设机构,确保围绕主攻方向的核心能力、重点业务总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优化科研力量布局。纵向上,积极配合推进重大项目立项工作,以积极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为牵引,组建一支能够引领勘查行业的核心科学家队伍,着力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横向上,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体,引领带动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力量,面向找矿勘查主战场,实施一批“找矿大会战”,推动找矿突破。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按照“大会战”模式,根据不同项目任务,跨部门调动相关专业人员联合组队,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在重大科技任务领衔者和重要工程首席专家中发现和培养领军人才,力争高层次人才在全所职工中的占比超过5%。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继续给予青年科技人才“一人一策”支持。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针对使命任务与创新要素配置不匹配、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一揽子”授权,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以章程管理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国家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探索形成一套聚焦使命导向的科研、人事、薪酬、内控、监督管理等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成果。
四、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近年来,资源所通过与地方政府、矿业企业等共建产学研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组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团队,长期扎根一线开展联合攻关,创新成矿理论与找矿勘查技术方法,指导实现找矿突破,推进资源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规模逐年攀升,职工收入显著提高,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单位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下一步,资源所将立足实际,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不断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重大成果实现转化。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加大市场项目申报力度,不断调整优化单位经济结构,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确保全面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合作渠道,增强自身能力,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让更多科研人员成为“科学家+企业家”。同时,鼓励在职或兼职创业、到企业兼职工作。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利用好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赋予的政策红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延长成果转化产业链。探索以科技创新引领,逐步走向勘察设计、勘察施工、储量报告编写,乃至向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延伸。以我为主,广泛联合相关的地勘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完成,做大做强市场“蛋糕”。
探索创建科技创新联合体。探索建立与企业、地方政府等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共同享有产权、共同实施转化、共同分享收益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资源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使命为导向,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精心服务矿产资源宏观管理,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篇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地质力量。
(作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