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7 中国矿业报
——看福建省南平市如何实现“两山”转化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位于福建省北部的南平市因一座山而闻名天下。巍峨的武夷山绵延千里,横亘在赣闽之间。作为世界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武夷山成为我国东南地区一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便到了南平市,留下谆谆嘱托:“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南平市牢记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生态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在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迈上新征程。
南源岭村依托生态优势办起的精品民宿村
从黑色到绿色的华丽转身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生态矿山地质公园,花开娇艳,满目苍翠。这是一处集生态休闲、运动健身、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矿山地质公园。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乱石遍地、尘土飞扬的一座废弃了30多年的水泥石灰岩矿山。
当地居民蔡秀明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正是元坑矿山开采最火热的时候,满天都是飞尘。一到下雨天,哪里敢过车走人哦。现在好了,我们休闲有了去处。”
说起这个“满目疮痍”到“披绿生金”的矿山公园,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科长卢金旺有着说不完的话。他说,元坑生态矿山地质公园原来是水泥厂废弃矿山,曾是当地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见证了20世纪末闽北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由于当时生产工艺水平落后低效,爆破的开采方式造成了大面积基岩裸露地表,山体植被涵养功能丧失,高陡边坡存在滑坡、落石隐患。特别是采场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矿坑,远看犹如地表的一块伤疤。
2018年,闽江流域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山水工程修复试点。南平市自然资源局抢抓机遇,大力修山治水,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被纳入闽江流域(南平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其中,元坑水泥厂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在列。
“列入闽江流域(南平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后,县政府明确由我局牵头,农业农村、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推进,系统修复矿区生态环境,重绘元坑的绿水青山。”顺昌县自然资源局地矿股负责人陈平告诉记者。
如何高质量答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答卷?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南平市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顺昌县因地制宜,拿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矿山道路修葺工程、绿化工程等措施,顺昌县有效解决了元坑矿山边坡裂隙发育、山体裸露、原有道路崎岖等问题,修缮自行车道1.4公里、步道2.2公里,治理区域达100余亩。为满足附近村民休憩娱乐需求,建设方在靠近居民点的平台修建了一座占地13亩的生态广场,最大限度盘活了矿区土地和生态资源,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相统一。此外,针对元坑矿山平台地势平整特点,顺昌县大胆探索,通过土地整治建成12.4亩高标准农田,为当地居民留下“子孙田”。元坑生态矿山地质公园的点睛之笔,莫过于青山之间一潭宛如翡翠的湖水。
元坑生态矿山地质公园经过两年管护恢复,实现了黑色产业退场、绿色产业接棒的华丽转身,加之毗邻的元坑陈氏民居、谟武文苑旧宅等古建筑、古民居得以修缮保护,有效延长了矿山修复的价值链和生态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绿色矿山建设永远在路上
建设绿色矿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矿山企业创建绿色矿山工作,从政策指导、经验推广、制定标准、优化流程等多方面做好服务。南平市自然资源局根据自然资源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求,率先制订出台《南平市市级绿色矿山创建库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绿色矿山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9个方面31条细化评价指标。
此外,该局把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开展到企业一线,积极与矿山企业对接,定期深入实地对矿山进行业务指导,就绿色矿山创建、标准体系、报告编制等内容进行政策解读,正确引导矿山企业争取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矿山。
位于顺昌县埔上镇的南舟萤石矿区是南平市绿色矿山创建的代表。因过去采矿而形成的谷地和塌陷区已绿树成荫;采矿作业区引进了萤石矿的自动化流水线,原矿从采集区进入该流水线,机器会将萤石与废弃土石分离,并将后者进行加工后回填入采空区,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高效自动化生产。
在南平市政和县的源鑫矿业有限公司,过去废石、尾矿不仅要专门建库堆放,还要时刻防范安全隐患,成为当地的“老大难”。如今他们与当地建材公司深化合作,联合技术攻关,让尾矿变成了不可多得的建筑原材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截至目前,南平市共有两家矿山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单,3家矿山进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单,9家矿山进入市级绿色矿山创建库名单,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数占全市有效期矿山比例为福建省最高。其中,顺昌县埔上萤石有限公司南舟萤石矿成为福建省首批被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为福建省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示范模板。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朱熹笔下的《九曲棹歌》不仅传达了山水诗的艺术美,也令人深刻感受到武夷山水的自然生态美。
2016年,国家将武夷山1001平方公里的区域列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行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如何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成为试点工作的重大任务。为此,武夷山市自然资源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破解难题堵点。
“武夷山市因武夷山而名扬四海,武夷山上的生态是武夷山市全体人民的命脉,更是我国在东南区域上的瑰宝。所以,保护武夷山的生态,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采访中,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江建华说出了保护好武夷山生态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南平市持续抓好武夷山的生态保护,创新管理体制,坚持统一事权、分级管理,建立了“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设立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和森林公安分局等,建立了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措施上从防病虫害、防火、防外来物种,到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利用无人化监测系统,整体提升了武夷山地区的管理能力。通过退茶还林、河道流域修复和工业遗迹修复,武夷山生态进入最佳状态。数据显示,近几年武夷山片区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96.72%;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新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个物种;地表水、大气、森林土壤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I类。
生态环境好了,随之百姓的收入也跟着提高了。南源岭村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北部,处在武夷山黄金地带。为了保护武夷山自然生态,该村2019年进行了整体搬迁。迁入的新村办起了旅游文化街,错落有致的街巷古色古香,精品民宿、特色超市、岩茶批发等具有当地特色的门店生意红火,不时有游客出入。
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绿色带动旅游发展的思路,以“上好一堂课、种好一方田、开好一间铺”为目标,以“慢生活、休闲游”为突破口,着力建成“游武夷山水、住小镇民宿、赏七彩田园、品武夷佳茗”的漫游小镇;打造“民宿经济”,推行“支部+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引导村民开办民宿180家,餐饮31家。
2022年,该村村级自主经营性收入1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8万元,真正实现了吃“生态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南平,自然生态产业变身“摇钱树”,废弃矿山变成了“聚宝盆”。从挖山“卖石矿”到护绿“筑金窝”,南平市的发展实践印证着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