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优良传统 推动地质文化繁荣发展

2023.11.06 中国矿业报   

  ——以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为例

  ◎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 丁正江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指出:“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这是总书记首次对地质工作优良传统进行深刻阐述,思想深邃、境界高远,内涵丰富、意义重大。“12字”优良传统,是地质人的独特精神标识、鲜明政治品格和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是对地质先驱们在地质报国伟大实践中,所体现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的概括和凝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革命性,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

647331_liuay_1699200000000_m.jpg

  一、探索英雄地质队地质文化丰富内涵

  爱国奉献,是“国之大者”,也是地质人的初心使命;开拓创新,是制胜法宝,也是地质人的价值追求;艰苦奋斗,是精神品质,也是地质人的政治本色。“12字”优良传统,是对地质人品格特质的高度概括,它源于“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同时注入了开拓创新这一时代元素;是新时代“三个务必”要求在地质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既是褒奖又是鞭策,对地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是地质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为做好新时代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激励和指引地质工作者积极投身地质事业,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英雄地质队的地质报国史,就是一部地质工作者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爱国奉献史,一部地质工作者集智攻关、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史,一部地质工作者不畏艰辛、攻坚克难的艰苦奋斗史,几代地质人用鲜血和汗水凝结成了以“12字”优良传统为核心的地质文化。结合六队的历史发展轨迹,对照“12字”优良传统,我们从中挖掘提炼出6个方面的丰富内涵。这6个方面环环相扣、逻辑紧密,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为六队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指引着六队不断取得丰硕的找矿成果,鼓舞着新一代六队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坚持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这是六队地质文化的核心内涵。毛主席曾讲,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面对新中国黄金需求的日益凸显,1957年,党和国家发出了“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号召。在这一背景下,1958年1月,六队挺进了胶东大山深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为国寻金。这支队伍从一成立,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面对千疮百孔的玲珑金矿田,六队人决心掘地三千尺,也要完成党和国家找金重任。至今累计发现金2860余吨,约占全国1/5,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六队始终坚定不移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冲得上去,不折不扣完成党交办的各项任务。

  坚持坚守初心、矢志报国的使命担当。这是六队地质文化的价值标准。世界上没有足赤的金,但六队人对党和国家忠诚的心却是足赤的。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张裕之,在六队20多年从事的都是野外勘探工作,患上严重的风湿病和肺癌。队上多次想把他调到机关工作,但都被他婉拒,他说,国家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找金,离开野外怎么找!在他生命弥留之际,当妻子问他“你想什么”时,他只是吃力地回答说:“我想把那篇地质论文提纲写好。”“如果我不行了,你千万别给组织上添麻烦……”1985年,张裕之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而他59岁的生命已熔铸在了闪闪发光的黄金之中。以张裕之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扎根乡野、埋头苦干的背后,正是对寻金报国初心的坚守和忠诚,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坚持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这是六队地质文化的行为追求。建队初期,受前苏联教科书“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的理论影响,黄金勘探少有突破。在深入研究探获的两个大型新类型金矿后,首创了焦家式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理论,打破了制约找矿的“金科玉律”,揭开了我国黄金勘探史上的崭新一页。目前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60余项,新提交一处近50吨的大型金矿床,助力探获一处超大型铅锌矿床,打造一批科研平台,引进组建高层次科创团队,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取得重大突破。六队人勇于自我革命,牢记“三个务必”,不断加强自我建设,秉承前辈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追求真理的脚步从未停止。

  坚持攻坚克难、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这是六队地质文化的关键所在。2002年底,全国保有金资源储量已不足3000吨,若没有新增量,采储量服务年限不足10年。国家有难题,六队再次挺身而出。2005年,六队吹响了“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冲锋号。一年之后,六队探获一处51.83吨的特大型金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攻深找盲”重大突破。同时加强理论创新,又首创了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和阶梯式成矿模式,参与提出并建立了新类型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床式,为胶东乃至全国深部找矿拓宽了领域、提供了经验借鉴,引领胶东地区探获3个千吨级金矿田,推动胶东地区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黄金富集区。六队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潮流的科技成果,探索地球奥秘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坚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这是六队地质文化的精神认同。六队在西部高原上开展工作已经20年,那里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六队人不畏艰险、挑战极限,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用心血和汗水赢得了“高原铁军”的美誉。有两张照片——一张是1965年九曲会战,队员们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搬运设备,途中休息;另一张是2013年,队员们在哈萨克斯坦的上库马尔克矿区找矿,虽然两张照片时隔近半个世纪,但队员们的脸上却洋溢着一样灿烂的笑容,穿越了时空,散发着直抵人心的力量。一代代队员艰苦奋斗,造就了英雄地质队的一路辉煌。2023年1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齐鲁时代楷模”。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六队人总是义无反顾,不问劳苦,不计得失,无畏前行,将情怀与责任融入祖国山河,在“点石成金”中交出一份份“金色答卷”。

  坚持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英雄气概。这是六队地质文化的从容底气。每每谈起寻金路上的种种困难,六队人总是淡然一笑。有位叫毕建亭的老队员,年轻时因为搬运钻机,被砸断颈椎造成终身残疾。曾有人问他,你有没有后悔过,他却回答说“找矿不是为你找的,也不是为我找的,是为国家找的,为国找矿,受点伤不算什么”。就算是到了现在,困难和危险仍无处不在,有时要在无人区里安营扎寨,有时要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作业,有时要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徒步勘查,这都是六队人的日常。用野外一线职工自己的话说,就是黄金有价,热爱无价,为端牢国家能源资源饭碗,再苦再难也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二、创新英雄地质队地质文化生动实践

  近年来,六队人在推进地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力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以“李四光精神”“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和新时代地质文化为代表的地质文化,为地质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塑造富有地质特色的核心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六队党委提出并践行“123456”发展思路、“111566”党建工作思路等独具特色的管理文化,总结提炼出新时代英雄地质队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发展理念,印发了《文化手册》,让六队地质文化在全体职工中扎根成长。比如,为加快构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按照“科学、规范、精细、有序”的管理理念,通过调研实践、研判交流,形成“466”管理经验,包括四个管理体系、六大管理要求、六化工作法,实现更精细、更规范、更顺畅、更高效的管理目标。其中,闭环式管理主要针对工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工作做到从安排部署到精准实施,直至成果展示,全面掌握各个环节和细节,使管理层能够对客观实际,得到正确有力的信息反馈及时解决矛盾与问题,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循环积累中不断提高,促进六队超越自我不断发展。

  以作风建设为依托的文化实践。为加强作风建设,打造“16451”廉政工作思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这一中心任务,深化“6+1”廉政体系建设和廉洁文化六大工程,压实四级监督责任。以队史陈列馆为依托,深入开展队史教育和优良传统专题教育,激发吃苦耐劳的进取精神。建设特色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廉洁教育一线行、家风大讲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等活动,持续强化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牢记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建设标准,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开展文艺汇演、演讲比赛、运动会、书画展、主题征文等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愉悦职工身心,陶冶职工情操。积极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金秋助学、爱心捐款、志愿服务、社区双报到、走访慰问、领导一对一帮扶等各种公益活动,增强凝聚力,展示良好形象。充分利用清明、七一、十一等节日,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党员群众在活动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受锻炼。

  地质文化建设完成的系列目标。加强地质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将地质文化建设工作总体纳入全队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全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全队文化建设系列目标,队网站、公众号影响持续扩大,自主设计研发智慧党建系统,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小组、理论政策研究室,组建党员突击队、文明宣导队、志愿服务队,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党员先锋作用持续增强。加强地质文化宣导,组建独具特色的事迹报告团,向全国总工会、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等2万余人次作专题报告,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等近30家主流媒体平台加强宣贯,发表各类报道200余篇。出版《英雄地质队》《招平断裂带北段控矿构造及找矿方向》等系列图书,制作宣传册、宣传片、纪录片、教育片,举办系列成果展。设计队旗、队服,实施文化上墙,打造队史陈列馆、矿产资源展馆、党团活动室、职工之家、健康小屋、阅览室等文化场所。加大人才培养,形成一批专利、论著、标准,先后培养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以上先模人物80余人次。六队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以上称号49项。这些文化建设工作,有力增强了全队凝聚力。

  三、推动英雄地质队地质文化繁荣发展

  不久前,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地质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我们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新时代地质文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化党建统领,驱动地质文化精神内核。坚持党建统领文化发展,将党建工作与地质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文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发挥智慧党建平台引导作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地质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运用现代各种媒体手段,创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的全方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新时代地质工作成果及地质人的精神风貌,强化职工对地质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精神认同。

  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地质文化持久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整套保障地质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激励考核办法,守牢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健全组织机构,将文化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提升广大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地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由宣传教育、文艺创作、网络传媒等组成的高素质队伍,不断适应地质文化“走出去”的需求。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地质文化建设成效。紧密结合地质行业特点,打造以创新、创造、创作为根本手段的地质文化产业或地质形象品牌。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搭建平台,统筹协调,推动地质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深度挖掘地质文化元素,拓展渠道,多措并举,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地质文艺精品,早日形成特色地质文化品牌,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与全国地质工作者一道,共同开创新时代地质文化工作新局面。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