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中国矿业报
——无人机倾斜摄影在海岛地质调查中的新应用
◎ 黄诚 汤伟 辛卓
传统的海岛地质调查方法如登岛人工调查、船载作业等,受地形、地貌复杂因素和开发程度影响,面临较大困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星遥感技术逐步在海岛地质调查工作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大比例尺海岛(礁)测绘、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对海岛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应用遥感影像对人类活动特征进行识别等。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海岛综合调查带来了极大便利,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确和地物信息丰富等优势,但也存在诸如历史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受云层和潮位影响)、现势性和分辨率不能满足高精度和高时效调查需要、只能获取正射影像等不足。无人机低空倾斜摄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测量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海口中心”)三亚海岛礁项目便利用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三亚市蜈支洲岛开展全方位倾斜摄影测量工作,并建立了蜈支洲岛三维实景模型。技术人员基于该模型,结合实测资料,提取了蜈支洲岛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及灾害地质等信息,以此为蜈支洲岛的空间规划、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决策依据,成功将无人机应用与海岛地质调查进行了融合,为将来开展同类工作提供了参考。
测量过程采用的是飞马D20型无人机,搭载1.2亿像素的D-OP3000模块相机镜头(其中1个为正射镜头,其余为倾斜镜头)。无人机按照预先规划好的航线进行摄影,随后技术人员应用Smart3D将获取的不同角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蜈支洲岛的实景三维模型图。
蜈支洲岛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
蜈支洲岛线性构造及球状风化信息提取
通过对数字正射影像进行解译,可以清晰识别出NW、NE和近SN向三组线性断裂及部分环形断裂(如下图)。这些线性断裂多沿着节理发育,规模不一,其中NW向断裂占据主导地位。NW向断裂走向301°~333°,倾角近直立;NE向断裂走向40°~48°之间,倾角78°~86°;近SN向断裂走向342°~353°,倾角76°~82°。沿NW向和近SN向断裂发育了多处基性岩脉,其宽度在0.5米~-2.4米之间,表现为岩墙群形态,岩性为辉绿岩。环形断裂可能是蜈支洲岛上后期侵位的花岗岩体所致。
蜈支洲岛是一个花岗岩型海岛,除北部被少量第四系纪沉积物覆盖以外,其余部分均为花岗岩。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现象在自然界比较常见,一般认为,其成因为岩体早期受三维裂隙控制形成四方块体,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应用实景三维模型,在蜈支洲岛上能够比较快捷地发现球状风化发育的各个阶段。
蜈支洲岛岛岸球状风化4个不同发育阶段
蜈支洲岛的岸线资源及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蜈支洲岛岸线类型主要为基岩岸线、砂质岸线和人工岸线。其中基岩岸线除海岛西北角以外几乎遍布全岛,总长度约5.38千米。砂质岸线分布于海岛北侧及西北角,总长度约1.08千米。人工岸线主要为夏、冬两季码头修筑时所形成的地基及少部分人工构筑的防波堤提,分布于海岛西北角。
按照GB/ 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方案,将蜈支洲岛土地利用状况划分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建设用地等10类。其中乔木林地分布面积最大,为0.64平方千米;其次为灌木林地,0.12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面积为0.06平方千米。
蜈支洲岛地灾隐患点
海岛地质灾害是指对海岛地质、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造成破坏,或直接或间接对海岛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的,分布于岛陆、岛岸、环岛近岸海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本次工作基于实景三维模型,获取了蜈支洲岛岸崩塌、海岸侵蚀等地质灾害信息,共发现崩塌风险隐患点5处;海岸侵蚀隐患点7处。
我们可以发现,与卫星遥感技术相比,无人机低空倾斜摄影技术在海岛综合地质调查方面优势明显:(1)可以有效规避云彩和潮汐影响,获取海岛高质量光学影像;(2)信息提取的效率高,可搭载多台摄像机获取不同角度影像,实现三维实景建模;(3)可以针对具体目标反复拍摄,提高重点调查精度;(4)操作简单,成本低,无人机可根据设计好的航线自动采集相关数据;(5)可实施高风险区调查任务,对于人员无法到达的危险区域,应用无人机技术有独特优势。可以看出,小小无人机在海岛地质调查领域未来必将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