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建设有了基本遵循

2024.03.22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和迫切需求。近年来,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去年7月底,全国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724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671个,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到714处。随着煤矿的智能化建设,矿山距离实现“绿色、安全、和谐、智能、高效”的发展目标越来越近。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相关标准还不健全、不完善。

  其实,生活中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带来的麻烦,比如手机充电器插头与端口不统一,会带来燃烧机器的麻烦。而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不健全表现在数字化建模、通信、智能化矿山架构等方面,标准不统一则难以实现跨系统、跨平台集成应用。可以说,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在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可喜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围绕能源等领域智慧化转型需求,加快完善相关标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编制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框架》,为智能化煤矿建设提供了遵循。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再次将煤矿智能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步。

  新发布的《指南》从顶层设计到计划分工再到重点落地内容和标准国际化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说明。《指南》提出,到2025年,推动100项以上煤矿智能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快数据编码、通讯协议、网络融合、数字化平台、智能感知、新型装备、新能源应用、人机协作、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重点标准制定,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分类明确、科学开放的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基本需求。到2030年,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在智能化煤矿设计、建井、生产、管理、运维、评价等环节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标准,逐步引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煤矿智能化国际标准制定。

  记者注意到,在具体内容上,《指南》综合考虑智能化煤矿建设周期和系统层级,主要划分为基础通用、信息基础、平台与软件、生产系统与技术装备、运维保障与管理5个标准子体系,并对每个子系统作出了明确要求。此外,还在加强组织实施方面也作了明确规定。

  无疑,《指南》对规范煤矿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快《指南》落地,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