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中国矿业报
◎ 张 健
迈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地质调查现代化,高位推进野外条件保障现代化体系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昆明中心”)作为云贵地区唯一局属单位,在深化认识、加强研究、实践探索中,加快构建具有云贵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野外条件保障体系。
一、提高“三个认识”,认清重要性
“现代不现代,关键看野外”,这不是一句套话或空话,需要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深刻理解,在地质调查实践中充分把握。一是牢记“国之大者”,站在地质调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时代使命的政治高度去认识。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部署的新任务,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等方面,地质工作的百年进程,就是服务党和国家需要,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征程。而实现野外条件保障现代化是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动力,必须强化思想认识、摆在突出位置、系统全面推进,以野外条件保障的现代化推进地质调查的现代化。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站在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去认识。为加快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对野外条件保障现代化体系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具体举措、高效组织推进,提出建设标准化、列装现代化、保障野战化、调度智能化“四化”目标,有效支撑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巩固野外地质调查主战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地质调查成果认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地质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野外条件保障,不仅绕不过去,而且很迫切、很急需。三是践行生命至上,站在改善工作环境保障生命安全的责任担当去认识。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在野外风餐露宿、冒严寒斗酷暑,生活条件差、安全保障弱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与地质调查“野战军”的基本定位有差距,与建设一流地质调查局的愿景目标有差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野外现代化条件保障是地质工作者的高度期盼,是提升地质调查能力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
二、消除“三个误区”,确保方向性
现代化野外保障体系建设是强能工程、系统工程、惠民工程,要深化认识,加强研究。一是消除“野外保障就是野外建基地”的误区。建基地仅仅是现代化野外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手段,要消除只有建基地才是具体任务的误区,站在高质量推动重大部署落地的高度,结合自身实际,把自身摆进去,认真研究推进落实野外现代化保障的有效路径。二是消除“野外保障就是花钱买装备”的误区。各单位对现代化野外装备需求都很迫切,昆明中心要着眼“三步走”“三级跳”战略安排,以推动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按照“221”业务定位,聚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双碳”目标、找矿行动等重大需求,把钱花到“刀刃上”,先保重点、保急需、保科研,再分阶段逐步完善。同时,树立“大装备”理念,充实野外地质文化装备、完善野外工作营地建设与生活设施配套、做好信息化装备赋能。要把装备“软实力”作为新的增长极,“花小钱办大事”,切实提升装备科学化水平。三是消除“野外保障就是时尚争面子”的误区。现代化野外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大、关注高、见效快,但并不是要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要把精力放在换几套“漂亮”衣服、建几排“高大上”的房子上,要站在推进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端正思想认识、遵循客观规律、匹配职能任务,坚持实事求是,系统推进,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把心思聚焦到谋划长远发展、解决关键问题、保障服务民生上,真正让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把握“三个重点”,注重实践性
当前,昆明中心野外条件保障与现代化野外条件保障标准差距较大,要坚持系统思维、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确保经得起实践检验,有利于高质量发展,让干部职工满意。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握“系统推进”这个重点。高标准推动开展野外保障条件建设,需要在构建现代化技术体系、装备体系、信息技术体系、工作生活保障体系、安全防护装备体系、交通装备体系、服装体系、地质文化体系等方面统筹考虑、综合发力。科学编制规划,基于职能任务、立足云贵高原地区特点,谋划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建基地建规范。通过基层建设高质量发展试点,规范野外作业期间生活区和工作场所设置,布置“党建阵地”,营造良好的野外工作环境和氛围。不建基地建文化。打造文艺队、成立报道队、用好“六刊·助创新”载体,深入一线开展宣传报道,积极选树野外先进工作典型,丰富野外地质文化生活。不建基地建依托。充分发挥野外观测站的保障支撑作用,配齐必要的工作生活设施,改善一线工作环境。建立高效便捷的野外交通装备体系,单位组建车队,建立以自有车辆为主、租用社会车辆为辅的日常野外运输车辆,提升特殊、艰险地区自有车辆保障能力。建设野外现场分析测试车,打造车载式地质调查移动实验室和作业平台。二是坚持需求导向,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核心职能,以业务规划为牵引,做到超前谋划,分批次配备先进的对地观测、地面探测、钻探、地质环境、地质信息等技术装备,提高多维度、高精度、高分辨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能力。配齐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所需的新型技术装备和3个科创平台、分析测试实验室所需的高精尖技术装备,加快提升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能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能力、稳固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工环能力等,突出碳汇特色品牌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保障急需科研装备,推进碳汇、超净实验室建设,确保精准满足履行职能任务需要。三是以人为本,突出“生命至上”这个重点。建立管用可靠的野外人身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便携式野外定位及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试点,完善野外人员意外保险购置,加强野外突发事件处置方案的演练,构建基本安全保障、特殊安全保障、应急安全保障三类安全防护装备体系,着力提升野外应急保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基本安全防护装备全面保障、特殊安全防护装备应备尽备、应急安全防护装备可靠管用。建立健康舒适的野外生活保障体系,丰富集装箱式营地、车载式营地、帐篷式营地保障模式。构建规范统一的野外作业服装体系,在标配款式的基础上针对云贵高原特点,配备特殊区域作业服装,提升安全防护功能和野外环境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地质工作者集体荣誉感、职业自豪感、工作责任感。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