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密织生态环境保护“篱笆”

2023.10.12 中国矿业报   

  已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452.58公顷

  ◎  特约记者 康维海

  近年来,青海省自然资源部门加强生态修复,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篱笆”。强力推进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问题图斑综合整治,完成木里矿区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及种草复绿工程,完成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798个“问题图斑”分类整治。着力稳固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两年内积极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4.19亿元,设置了120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拟治理面积3661.49公顷,目前已完成51个,治理面积1452.58公顷。

  推进生动实践,下好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功”。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长期使命,认真履行“两个统一行使”职责,切实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为助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全省绿色矿山建设的意见》,已建成各级绿色矿山150家,占生产矿山的60%。持续推进绿色勘查,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青海省绿色勘查管理办法》《青海高原绿色勘查规范》;创新应用高分遥感+无人机+实地核查的“空天地”一体化动态监测模式,对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实施无死角、全覆盖式监督检查,不断完善了绿色勘查管理体系,深入实施“四大地质工程”,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找矿“双赢”。

  优化顶层设计,织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篱笆”。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原则,从源头、过程、后果全过程进行严格管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自然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机制。在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研究编制《青海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青海省三江源区冰川雪山冻土保护规划》,制定《青海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形成“保障有力、规模开发、环境友好”的保护开发新格局。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编制《青海省 2023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青海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方案》等,切实以制度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监督监管方面,印发《青海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推动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形成监督合力,着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建设组合拳。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